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作为一种常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其生物学行为和临床表现具有高度异质性。本文旨在探讨DLBCL的全身症状及结外侵犯的机制,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一、DLBCL的发病率和病理特征
DLBCL是成人非霍奇金淋巴瘤中最常见的类型,占所有非霍奇金淋巴瘤的30%-40%。该病可起源于生发中心B细胞或前体细胞,具有快速增长的特点。病理学上,DLBCL表现为大B细胞的增生,核分裂象明显,免疫组化检测显示CD20阳性,Ki-67指数高。
二、DLBCL的全身症状
DLBCL患者在病程中可出现多种全身症状,包括:
体重减轻:约60%的患者出现体重下降超过10%,可能与肿瘤消耗有关。
盗汗:夜间盗汗是DLBCL患者常见的全身症状之一。
发热:部分患者可出现持续性低热,与肿瘤坏死释放炎性因子有关。
疲劳:肿瘤生长导致患者全身乏力,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三、DLBCL的结外侵犯机制
DLBCL的结外侵犯是指肿瘤细胞从淋巴结扩散至其他组织器官,如肺、肝、骨等。结外侵犯的机制包括:
淋巴道播散:DLBCL细胞可通过淋巴管进入远隔淋巴结,引起全身多部位受累。
血行播散:肿瘤细胞进入血液循环,随血流播散至全身各器官。
局部侵犯:肿瘤细胞直接侵犯邻近组织器官,如胃肠道、中枢神经系统等。
四、DLBCL的诊断和治疗
DLBCL的诊断主要依赖影像学检查(CT、PET-CT)和病理学检查(淋巴结活检)。R-CHOP方案(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是目前DLBCL的标准治疗方案。对于部分高危患者,可联合靶向治疗(如BTK抑制剂)和放疗,以提高疗效。
五、DLBCL预后的影响因素
DLBCL的预后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
年龄:老年患者预后相对较差。
国际预后指数(IPI):高IPI评分提示预后不良。
分型:部分DLBCL亚型如ABC型预后较差。
结外侵犯:结外侵犯部位和数量与预后密切相关。
六、新药和新疗法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DLBCL的治疗领域取得了一系列进展,包括:
新药:CD79b抗体偶联药物、PI3Kδ抑制剂等新药有望改善部分患者的预后。
细胞治疗:CAR-T细胞疗法在部分难治性DLBCL患者中显示出较好疗效。
免疫治疗:PD-1/PD-L1抑制剂在DLBCL治疗中显示出初步疗效。
总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作为一种高度异质性的恶性肿瘤,其全身症状和结外侵犯机制复杂多样。深入研究DLBCL的发病机制,有助于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改善患者预后。随着新药和新疗法的不断涌现,DLBCL患者的治疗前景将更加光明。
张欣
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