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作为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高不下,对人们的健康构成严重威胁。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介入治疗因其微创、精准的特点,已成为中晚期肝癌的重要治疗手段。本文将从介入治疗方式及出院后管理两方面进行系统阐述,以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
一、介入治疗方式 介入治疗主要包括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和射频消融(RFA)。TACE通过将化疗药物和栓塞剂直接注入肿瘤血管,阻断肿瘤的血供,使肿瘤细胞缺氧缺血而坏死。RFA则是利用高频电流产生的热量,使肿瘤组织温度升高至60-100℃,导致肿瘤细胞凝固性坏死。两种方法均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可重复性强等优点。此外,介入治疗还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性地联合应用,以提高治疗效果。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作为一种局部化疗手段,通过阻断肿瘤的血供,使化疗药物在肿瘤局部达到高浓度,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全身化疗的不良反应。TACE治疗过程中,医生会根据肿瘤的大小、位置、供血情况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TACE治疗的适应症包括:肿瘤直径≤5cm的单发病灶、直径≤3cm的多发病灶、肿瘤数目≤3个的病灶等。TACE治疗的禁忌症包括:严重心肺功能不全、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凝血功能障碍等。TACE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包括:肝功能异常、胆汁瘤、肝功能衰竭等。
射频消融(RFA)作为一种物理治疗手段,通过产生的热量使肿瘤组织凝固性坏死,从而达到治疗目的。RFA治疗过程中,医生会根据肿瘤的大小、位置、毗邻结构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RFA治疗的适应症包括:肿瘤直径≤3cm的单发病灶、直径≤2cm的多发病灶、肿瘤数目≤3个的病灶等。RFA治疗的禁忌症包括:严重心肺功能不全、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凝血功能障碍等。RFA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包括:肝功能异常、胆汁瘤、肝功能衰竭等。
二、出院后管理 1. 定期复查:患者出院后应定期进行肝功能、肿瘤标志物、影像学检查等,以评估疗效和监测肿瘤复发转移。复查的时间间隔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建议来确定,一般为3-6个月一次。定期复查有助于及时发现肿瘤的变化,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肝功能检查包括:ALT、AST、ALP、GGT、TBIL、DBIL、TP、ALB等。肿瘤标志物检查包括:AFP、CA19-9、CEA等。影像学检查包括:B超、CT、MRI、PET-CT等。
合理饮食:患者应保持低盐、低脂、高蛋白的饮食,避免食用油炸、烧烤等刺激性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以利于肝细胞修复。合理的饮食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促进身体的康复。患者应控制每日钠盐摄入量在2-3g,脂肪摄入量在50g以下,蛋白质摄入量在1.0-1.5g/kg。患者应选择优质蛋白质,如鱼、肉、蛋、奶等。患者应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如燕麦、全麦面包、绿叶蔬菜等。
适度运动: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散步、太极等适度运动,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适度运动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应根据自身情况制定运动计划,运动过程中应注意安全,避免剧烈运动。运动过程中如出现不适,应立即停止运动。患者可将运动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如散步、做家务等。
心理支持:患者应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可参加亲友聚会、兴趣小组等活动,以减轻心理压力。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患者可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学习心理调适技巧。患者可与家人、朋友分享自己的感受,获得情感支持。患者可参加患者互助小组,与其他患者交流经验,互相鼓励。
合理用药:患者出院后需遵医嘱按时服药,如有不适,应及时就诊,切勿擅自增减药物。合理用药有助于控制病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患者应按医嘱服用抗肿瘤药物、抗病毒药物、保肝药物等。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应注意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如出现不适,应及时就诊。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应定期复查,以评估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总之,介入治疗对肝癌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是积极的。通过规范的介入治疗和良好的出院后管理,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同时,患者也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让我们携手努力,共同抗击肝癌,为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李雪松
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