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肺癌中最常见的类型,占所有肺癌病例的大约85%。近年来,随着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某些特定的基因突变在NSCLC的发生、发展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其中,RET基因突变是引起肺癌的重要遗传因素之一。本文将从RET基因突变的生物学机制、治疗进展以及居家养护策略等方面进行详细探讨。
RET基因,即Rearranged during Transfection基因,是细胞膜上的受体酪氨酸激酶(RTK),参与神经细胞的发育和功能。正常情况下,RET蛋白通过与配体GDNF(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结合,激活下游信号通路,如RAS/RAF/MEK/ERK和PI3K/AKT/mTOR等,从而促进细胞增殖、分化和存活。然而,在某些情况下,RET基因发生突变,导致其信号通路异常激活,进而促使肿瘤细胞的增殖与存活。研究发现,约1-2%的NSCLC患者存在RET基因突变,包括点突变和基因融合两种类型。
RET基因突变肺癌患者,相较于其他类型的肺癌,往往有更年轻的发病年龄和更好的预后,但同时也对传统化疗响应较差。一项回顾性分析显示,RET突变NSCLC患者中位发病年龄为57岁,而无RET突变患者为66岁。此外,RET突变NSCLC患者中位总生存期(OS)为20.8个月,而无RET突变患者为9.5个月。然而,RET突变NSCLC患者对传统化疗的客观缓解率(ORR)仅为31%,较无RET突变患者低(44%)。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针对RET基因突变的靶向治疗已成为治疗RET突变肺癌的重要手段。靶向药物通过特异性抑制RET基因的异常激活,阻断肿瘤生长信号,从而抑制肿瘤生长,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临床上常用的RET抑制剂包括卡博替尼(Cabozantinib)和凡德他尼(Vandetanib)等。这些药物的问世,标志着肺癌治疗进入了精准医学时代。2021年,塞尔帕替尼(Selpercatinib)和普雷卡替尼(Pralsetinib)作为新一代RET抑制剂,先后获得美国FDA批准,用于治疗RET融合阳性NSCLC患者。这些新型RET抑制剂具有更高的选择性和更强的疗效,为RET突变NSCLC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治疗RET基因突变肺癌,除了药物的选择外,患者的日常养护同样重要。定期复查是监测病情变化的关键,可以帮助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建议患者每3-6个月进行一次胸部CT检查,必要时进行PET-CT检查或脑MRI检查。此外,患者应保持均衡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推荐患者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鱼、肉、蛋、奶、豆类、新鲜蔬菜和水果等。适当的运动,如散步、瑜伽等,可以提高患者的心肺功能和整体健康状况。建议患者每周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或75分钟的高强度有氧运动。心理支持对于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和生活质量同样不可或缺。建议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必要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此外,合理用药、避免药物滥用也是延长患者生存期的重要环节。患者应严格遵循医嘱,按时按量服药,避免自行增减剂量或停药。若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应及时就诊。
总之,RET基因突变肺癌的治疗正朝着精准化、个体化方向发展。通过深入理解RET基因突变的生物学机制,不断优化靶向治疗策略,并加强患者的日常养护,将有助于提高RET基因突变肺癌患者的生存期和生活质量。未来,随着新药物和新疗法的不断涌现,我们有理由相信,RET基因突变肺癌患者的治疗前景将更加光明。
邓尘飞扬
赣州市人民医院北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