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病毒(HBV)是一种DNA病毒,其传播途径主要包括血液、母婴和性接触。在我国,HBV感染者数量庞大,据最新数据显示,约有7000万慢性HBV感染者,其中20%-30%的感染者可能因病毒的持续侵害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由于HBV感染具有“隐匿性”,多数感染者在早期并无明显症状,这使得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埋下了致癌隐患。
针对这一现状,对于乙肝病毒感染者的健康管理策略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在潜伏期。以下是一些关键的康复治疗方向:
定期监测:对于慢性HBV感染者来说,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查和HBV病毒载量监测是关键。肝功能检查可以帮助评估肝脏是否受到损害,而病毒载量监测则可以判断病毒复制的活跃程度。定期监测有助于及时发现病毒活跃情况,评估肝脏健康状况,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一般建议每3-6个月进行一次肝功能检查和病毒载量监测。
抗病毒治疗:对于病毒载量高、肝功能异常的感染者,抗病毒治疗是必要的。目前常用的抗病毒药物包括干扰素和核苷(酸)类似物。这些药物可以抑制病毒复制,减少病毒对肝脏的损害,降低肝硬化和肝癌的风险。抗病毒治疗需要长期坚持,定期监测治疗效果和药物副作用。
生活方式调整: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HBV感染者至关重要。这包括戒酒、避免高脂肪饮食、保持适量运动等,以减轻肝脏负担,提高身体抵抗力。戒酒可以减少酒精对肝脏的毒性损伤;低脂饮食有助于改善肝脏代谢;适量运动可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预防性疫苗接种:对于家庭成员或其他密切接触者,接种乙肝疫苗可以有效预防HBV感染,减少家庭内传播的风险。乙肝疫苗全程需要接种3剂,按照0、1、6个月的程序进行。接种疫苗后,95%以上的人可以产生保护性抗体。
心理支持:由于HBV感染可能发展为严重的肝脏疾病,感染者可能会感到焦虑和恐惧。提供心理支持和健康教育,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疾病,减少心理负担。家人和朋友的关心和鼓励对感染者来说非常重要。
早期干预:对于有肝癌家族史或存在其他肝癌风险因素(如饮酒、肥胖、糖尿病等)的HBV感染者,应加强监测,早期发现并干预可能的肝脏病变。建议每6-12个月进行一次肝脏超声检查,必要时进行CT或MRI检查。
合理用药:感染者应避免使用肝毒性药物,如某些抗生素、解热镇痛药等。如需用药,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并定期监测肝功能。
营养支持: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尤其是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有助于肝脏修复和免疫功能的维持。可以适当补充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如鱼、肉、蛋、奶等。
通过上述健康管理策略,可以有效控制HBV感染者的疾病进展,降低肝硬化和肝癌的风险,提高生活质量。对于HBV感染者来说,积极的健康管理和康复治疗是预防肝癌发生的重要手段。感染者应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配合医生的治疗,做好自我管理,相信一定能够战胜病魔,过上健康的生活。
孟凡超
汤阴县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