滤泡性淋巴瘤是一种常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占成人非霍奇金淋巴瘤的20-30%。由于其起病隐匿,临床表现多样,诊断和治疗都面临着一定的挑战。本文将综合探讨病理学和实验室检查在滤泡性淋巴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病理学检查是滤泡性淋巴瘤诊断的金标准。在显微镜下,滤泡性淋巴瘤表现为特征性的滤泡结构,其中包含中心母细胞、中心细胞和滤泡树突细胞。通过免疫组化检测,可以发现肿瘤细胞表达B细胞标志物如CD20、CD10和Bcl-6,而不表达T细胞标志物。此外,Bcl-2蛋白的高表达是滤泡性淋巴瘤的另一个重要标志。
实验室检查在滤泡性淋巴瘤的诊断、预后评估和疗效监测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血常规检查可发现贫血、白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等骨髓受累的表现。血生化检查可发现肝功能异常、肾功能异常等全身受累的迹象。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升高与预后不良相关。免疫球蛋白水平降低提示骨髓受累,而单克隆免疫球蛋白阳性则提示克隆性B细胞增殖。
流式细胞术可检测外周血和骨髓中克隆性B淋巴细胞的比例,有助于判断病情活动和疗效。分子病理学检测可发现滤泡性淋巴瘤常见的染色体易位如t(14;18)(q32;q21),导致Bcl-2基因激活,与滤泡性淋巴瘤的发生密切相关。
综上所述,病理学和实验室检查在滤泡性淋巴瘤的诊断、预后评估和疗效监测中具有重要价值。综合应用多种检查手段,有助于提高滤泡性淋巴瘤的诊断准确性,指导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改善患者的预后。随着分子诊断技术的发展,未来有望发现更多滤泡性淋巴瘤的分子标志物,为疾病的精准诊疗提供新的思路。
过雪丹
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南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