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因其在中国南方地区尤其是广东省发病率高而得名“广东癌”。这种恶性肿瘤在全球分布极不均衡,中国南方(尤其是广东、广西、福建)的发病率是北方地区的10-20倍,更比欧美国家高出100倍。本文将探讨鼻咽癌高发于南方的科学解释,主要涉及环境和遗传因素。
一、环境因素 1. 饮食习惯:中国南方地区居民有食用腌制食品的习惯,如咸鱼、腊肉等。这些食品在腌制过程中易产生亚硝酸盐,亚硝酸盐在体内可转化为亚硝胺,具有致癌性。长期摄入过量亚硝酸盐和亚硝胺,会损伤DNA,增加鼻咽癌的风险。研究表明,腌制食品摄入与鼻咽癌发病风险呈正相关。因此,减少腌制食品摄入,是预防鼻咽癌的重要措施。
吸烟:吸烟是鼻咽癌的危险因素之一。南方地区的吸烟率较高,可能与鼻咽癌的高发有关。吸烟产生的多环芳烃等有害物质可直接损伤鼻咽黏膜,诱发癌变。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吸烟者鼻咽癌发病风险是不吸烟者的2-3倍。戒烟可以显著降低鼻咽癌风险。
病毒感染:EB病毒感染与鼻咽癌发病密切相关。南方地区EB病毒的感染率较高,可能与鼻咽癌的高发有关。EB病毒可整合到宿主细胞基因组中,激活某些癌基因,抑制抑癌基因,促进鼻咽上皮细胞的恶性转化。EB病毒抗体阳性者鼻咽癌发病风险增加。预防EB病毒感染,对降低鼻咽癌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二、遗传因素 1. 种族差异:研究发现,鼻咽癌的发病与种族有关。黄种人尤其是南方汉族人的发病率更高,可能与遗传基因有关。不同种族间基因多态性的差异,可能影响鼻咽癌的易感性。遗传学研究显示,某些基因多态性与鼻咽癌易感性相关。这些易感基因可能影响DNA修复、细胞周期调控等关键生物学过程,使鼻咽上皮细胞更易发生癌变。
家族遗传:鼻咽癌具有一定的家族遗传倾向。有鼻咽癌家族史的人群发病风险增加。这可能与某些易感基因在家族中的垂直传播有关,使后代更易发生鼻咽癌。家族史阳性者鼻咽癌发病风险是不具有家族史者的2-3倍。对有家族史的人群进行早期筛查和监测,有助于提高鼻咽癌的早诊早治率。
基因多态性:部分基因多态性与鼻咽癌发病风险相关。南方人群中某些易感基因的频率较高,可能与鼻咽癌的高发有关。这些易感基因可能影响DNA修复、细胞周期调控等关键生物学过程,使鼻咽上皮细胞更易发生癌变。基因多态性检测有助于评估个体鼻咽癌发病风险,实现精准预防。
综上所述,鼻咽癌在南方高发可能与环境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有关。改善饮食习惯、戒烟、预防病毒感染等措施有助于降低鼻咽癌发病风险。同时,对遗传易感人群进行早期筛查和监测,可提高鼻咽癌的早诊早治率,改善预后。鼻咽癌的发病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研究,以更好地指导临床诊疗和预防工作。未来还需深入探究鼻咽癌的分子机制,为个体化诊疗提供依据,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针对鼻咽癌的发病特点,制定个体化预防和治疗方案,有望进一步提高鼻咽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李秋萍
广东省中医院芳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