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介入治疗:出院后的自我管理与健康监测

2025-06-29 00:34:52       3211次阅读

肝癌,作为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治疗手段多样,其中介入治疗因其微创、精准的特点,在中晚期肝癌治疗中占据重要地位。本文旨在系统阐述肝癌介入治疗的方式及出院后患者应如何进行自我管理与健康监测。

介入治疗是一种在影像学指导下,通过导管等途径将药物直接输送到肿瘤局部的治疗方法,包括化疗栓塞、射频消融等。化疗栓塞是将化疗药物与栓塞剂混合注入,使肿瘤血管闭塞,切断肿瘤的血供,同时药物作用于肿瘤细胞,达到控制肿瘤生长的目的。射频消融则是利用高频电流产生的热量使肿瘤组织凝固坏死,适用于小肝癌或部分不能手术切除的肝癌患者。这种治疗方式可以减少全身毒副作用,提高局部药物浓度,有效控制肿瘤生长。

介入治疗后,患者需要密切监控身体状况,进行自我管理,以促进康复并预防复发。出院后自我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饮食管理:患者应遵循高蛋白、低脂肪、易消化的饮食原则,避免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同时保持膳食均衡,适量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高蛋白食物有助于修复受损肝细胞,低脂肪饮食可以减轻肝脏负担,易消化食物有利于减轻胃肠道负担。

活动与休息:适度活动有助于身体恢复,但应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充足的休息是身体恢复的重要保障,患者应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适度活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肝功能,但过度劳累可能加重肝脏负担。

情绪管理: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康复至关重要。患者可通过交流、阅读等方式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不良情绪会影响神经内分泌功能,降低机体免疫力,不利于康复。

药物治疗:按医嘱规律服用药物,包括抗肿瘤药物、止痛药、抗生素等,不得擅自增减剂量或停药。抗肿瘤药物有助于控制肿瘤生长,止痛药可以缓解疼痛症状,抗生素用于预防和治疗感染。

定期复查:患者需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包括肝功能、肿瘤标志物、影像学检查等,以评估治疗效果和监测肿瘤变化。定期复查有助于及时发现肿瘤复发或转移,调整治疗方案。

健康监测是出院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患者应密切关注以下症状: - 体重下降、食欲减退:可能是肝功能恶化或肿瘤进展的信号。体重下降可能与营养不良、肿瘤消耗有关,食欲减退可能与肝功能异常有关。 - 腹痛、腹胀:可能与肿瘤生长或腹水有关。肿瘤生长可能压迫周围组织,引起疼痛;腹水可能与肝功能异常有关。 - 黄疸、出血倾向:提示肝功能异常。黄疸可能与胆红素代谢障碍有关,出血倾向可能与凝血功能障碍有关。 - 持续发热:可能与感染或肿瘤坏死有关。感染可能与免疫力下降有关,肿瘤坏死可能引起吸收热。

出现上述症状时,患者应及时就医,以便医生调整治疗方案。总之,肝癌介入治疗后,患者需加强自我管理,密切监测身体状况,与医生保持良好沟通,共同促进康复进程。只有医患双方共同努力,才能提高肝癌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期。

张勇刚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内蒙古医院

下一篇胰腺癌治疗新进展:手术与化疗的综合应用
上一篇结肠癌切除术后辅助治疗对生存结局的影响分析
联系我们/ABOUT US
  • 电话:010-87153955
  •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方庄1号院安富大厦1416室
  • 电邮:mail@dzjkkp.org
扫一扫 关注我们

版权所有 © 北京大众健康科普促进会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47971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51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