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脏是人体重要的排泄器官,承担着清除体内代谢废物、维持电解质平衡和调节血压等重要生理功能。肾病是影响肾脏功能的一系列疾病,根据发病机制和病理特征可分为急性肾炎、慢性肾炎、肾病综合症等类型。肾病的发病机制复杂,涉及遗传、环境、免疫等多种因素,其基本病理过程包括炎症反应、细胞增殖、纤维化等。
肾病的典型症状包括蛋白尿、血尿、水肿、高血压等,这些症状多与肾脏的滤过、重吸收和排泄功能受损有关。蛋白尿是指尿液中蛋白质含量异常增多,是肾脏滤过功能障碍的常见表现。血尿是指尿液中红细胞增多,可呈肉眼或镜下血尿,提示肾脏存在出血性损伤。水肿是由于肾脏排泄功能受损,导致体内水分潴留,常表现为眼睑、下肢等部位的凹陷性水肿。高血压是肾脏调节功能受损的常见表现,可加重肾脏损害。
临床上诊断肾病主要依据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尿常规、血常规、肾功能、免疫学检查等)和影像学检查(超声、CT等)。尿常规可检测尿蛋白、尿红细胞等异常,反映肾脏滤过功能。血常规可了解血红蛋白水平,评估贫血状况。肾功能检查包括血肌酐、尿素氮等指标,反映肾脏排泄功能。免疫学检查有助于评估免疫因素对肾脏的影响。影像学检查可了解肾脏的形态、大小、结构等,发现异常改变。
确诊后还需进一步评估肾脏病理类型,以指导个体化治疗方案。肾脏病理检查是诊断肾病的金标准,通过光镜、电镜、免疫荧光等技术,明确肾脏组织的病理改变,判断病变程度和活动性。根据病理类型,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肾病的治疗原则是去除病因、控制症状、保护肾功能和延缓疾病进展。常用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如利尿剂、降压药、免疫抑制剂等)、控制饮食(低盐、低蛋白饮食等)、控制血压(目标值通常为130/80 mmHg以下)和血糖(以减少糖尿病肾病的风险)。利尿剂可促进尿液排出,缓解水肿。降压药物有助于控制高血压,减轻肾脏负担。免疫抑制剂可用于抑制免疫介导的肾脏损伤。低盐饮食有助于控制水肿和高血压,低蛋白饮食可减轻肾脏滤过负担。严格控制血压和血糖,可降低肾脏损害的风险。
部分重症患者需接受血液透析或肾脏移植。血液透析是通过人工方式清除体内的代谢废物和多余水分,替代肾脏的部分功能。肾脏移植是将健康的肾脏植入患者体内,恢复正常的肾脏功能。这两种方法适用于肾功能严重受损的患者,有助于延长生存期和改善生活质量。
预防肾病的关键在于维护肾脏健康,包括控制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戒烟限酒、合理膳食、适量运动等。控制慢性病可减少肾脏损害的风险,戒烟限酒有助于减轻肾脏负担,合理膳食可提供充足的营养,适量运动可促进新陈代谢。定期体检有助于及早发现肾脏损害的苗头,从而及时干预和治疗。
总之,肾病是一类复杂的疾病,发病机制多样,治疗需综合考虑病因、病情和病理特征。提高对肾病的认识,重视肾脏健康,有助于降低肾病风险,提高生活质量。我们应积极预防和控制肾病,维护肾脏健康,享受健康美好的生活。
江丽屏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