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早筛:哪些人群需要定期检查?

2025-07-03 16:46:40       3225次阅读

肝癌,作为全球范围内致死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对于提升治愈率和生存率至关重要。本文将详细解析肝癌早筛的必要性及适用人群,以增强大众对肝癌筛查的认识和重视。

肝癌的早期发现对于治疗效果有着显著影响。研究表明,早期肝癌的五年生存率远高于晚期。因此,早筛对于改善预后和降低死亡率具有重大意义。对于肝癌高危人群,定期进行肝癌筛查是预防和早期发现肝癌的关键措施。

根据医学指南和专家建议,以下人群应被视为肝癌高危人群,并需要定期进行肝癌筛查:

年龄因素

:肝癌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因此,建议对35岁以上的男性和45岁以上的女性进行定期筛查。对于乙型肝炎病毒(HBV)或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这一年龄界限可能需要提前。

慢性肝炎史

:长期患有慢性肝炎的人群,由于肝脏长期受到炎症的损害,更容易发生癌变。

病毒性肝炎

: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患者由于病毒对肝脏的持续损害,属于肝癌的高危人群。血清学证据显示有这两种病毒感染的人群应被纳入筛查范围。

肝癌筛查的频率同样重要。一般建议高危人群每3至6个月进行一次筛查,最长不超过一年。过于频繁的筛查可能会增加经济负担和心理负担,而间隔过长则可能错过早期诊断的机会。

在筛查方法的选择上,应结合当地的医疗资源和技术水平。国内多数专家建议联合使用血清甲胎蛋白(AFP)检测和肝脏超声检查。对于35至64岁的男性和45至64岁的女性,推荐使用血清乙肝表面抗原(HBsAg)作为初筛,HBsAg阳性者则进一步联合AFP和肝脏超声进行检查。

AFP水平的升高是筛查中的一个重要指标,但需注意AFP升高并非肝癌的特异性表现,其他如肝转移瘤、非肝癌性肝病、生殖系统癌症以及孕期等情况下AFP也可能升高。因此,专科医生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除了AFP和肝脏超声检查外,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型筛查技术被引入临床,如CT、MRI等影像学检查,以及更为敏感的生物标志物检测等。这些方法的结合使用可以进一步提高肝癌的检出率和准确性。

总结来说,肝癌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肝癌筛查,通过血清AFP检测和肝脏超声检查等方法,及时发现肝癌,提高治疗效果。公众应提高对肝癌早筛的认识,积极配合医生的建议,为自己的健康保驾护航。通过提高早筛意识和合理利用筛查手段,我们可以有效地降低肝癌的死亡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此外,肝癌的预防也不容忽视。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避免过量饮酒、控制体重、避免接触致癌物质等,对于降低肝癌风险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有肝癌家族史的人群,更应提高警惕,定期进行肝脏相关检查。

值得注意的是,肝癌的发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多种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因此,对于高危人群而言,除了定期筛查外,还应重视肝脏的保护和健康维护。合理饮食、规律作息、适量运动等都有助于维护肝脏健康,降低肝癌风险。

总之,肝癌的早期筛查和预防是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的关键。通过提高公众对肝癌早筛的认识,加强高危人群的筛查力度,结合先进的筛查技术,我们有望在肝癌防治领域取得更大的突破,为患者带来更多的希望。

(本文共计1100字)

杨瑾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南院区

下一篇疼痛管理与排尿问题:护士在前列腺癌社会支持网络中的关键作用
上一篇合理用药模式下肺癌治疗的进展与挑战
联系我们/ABOUT US
  • 电话:010-87153955
  •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方庄1号院安富大厦1416室
  • 电邮:mail@dzjkkp.org
扫一扫 关注我们

版权所有 © 北京大众健康科普促进会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47971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51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