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肝癌,作为我国第四位常见恶性肿瘤和第二位肿瘤致死病因,其隐匿的起病特性使得许多患者在首次诊断时已失去根治性治疗的机会。在中晚期肝癌的治疗中,系统治疗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本文将探讨肝癌一线治疗中系统治疗的新选择、药物与方案。
肝癌起病隐匿,临床表现不明显,导致许多患者在诊断时已处于中晚期阶段。据统计,初次诊断时仅有不到30%的患者适合接受根治性治疗,如手术切除、肝移植或局部消融。对于这部分患者而言,系统治疗成为主要的治疗手段。
系统治疗主要包括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化疗是传统的肝癌系统治疗手段,通过药物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诱导细胞凋亡来控制病情。然而,化疗药物的非特异性使得其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也会对正常细胞造成损害,从而引起严重的副作用,如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肝肾功能损害等。因此,化疗在肝癌治疗中的有效率并不高,且患者的耐受性较差。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靶向治疗在肝癌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靶向治疗通过作用于肿瘤细胞特有的分子靶点,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血管生成,从而发挥抗肿瘤作用。与化疗相比,靶向治疗具有更高的选择性和较低的毒副作用。目前,已有多个靶向药物被批准用于晚期肝癌的一线治疗,如索拉非尼、雷格菲尼等。这些药物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信号传导通路,阻断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血管生成,从而延缓肿瘤的进展。然而,靶向治疗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耐药性的产生、部分患者的疗效不佳等。因此,临床上需要根据患者的分子分型、肿瘤负荷等因素,个体化选择靶向药物。
免疫治疗是肝癌系统治疗的新兴方向。通过激活或增强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免疫治疗能够识别并攻击肿瘤细胞,从而实现对肿瘤的控制。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是免疫治疗的代表药物,通过阻断肿瘤细胞对T细胞的免疫逃逸,恢复T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能力。已有多个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晚期肝癌中显示出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如帕博利珠单抗、纳武利珠单抗等。这些药物通过抑制PD-1/PD-L1信号通路,增强T细胞对肿瘤细胞的识别和杀伤能力。免疫治疗在肝癌中的优势在于其疗效持久,部分患者能够获得长期的生存获益。然而,免疫治疗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部分患者疗效不佳、可能出现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等。因此,临床上需要根据患者的免疫微环境、肿瘤PD-L1表达水平等因素,个体化选择免疫治疗药物。
综上所述,系统治疗在肝癌一线治疗中具有重要地位。随着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不断进展,为中晚期肝癌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综合应用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有望进一步提高肝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未来,随着更多新药和新疗法的问世,肝癌的系统治疗将不断优化,为患者带来更大的生存获益。同时,我们也期待通过基础和临床研究的深入,进一步阐明肝癌的发病机制,为肝癌的早期诊断和精准治疗提供更多依据。此外,加强肝癌的预防和筛查工作,提高肝癌患者的早诊率,也是降低肝癌死亡率的重要措施。通过多学科综合治疗、个体化精准治疗以及加强预防筛查,相信肝癌患者的预后会得到进一步的改善。
李漫杰
广东省农垦中心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