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癌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逐年上升,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巨大的生理和心理负担。疼痛作为喉癌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配合度。本文综合探讨了喉癌疼痛的成因、管理策略,并特别强调了靶向治疗和免疫疗法在疼痛管理中的应用进展,以期为临床疼痛管理提供参考。
喉癌疼痛的成因主要包括肿瘤压迫、神经侵犯、感染、手术和放疗等。肿瘤压迫导致局部组织缺血、缺氧,引起持续性疼痛;神经侵犯可引发剧烈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睡眠和日常活动;感染和手术、放疗等治疗手段也常引发疼痛,给患者带来额外的痛苦。因此,喉癌疼痛管理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治疗手段,包括药物治疗、非药物疗法、个体化治疗计划和多学科团队合作等。
药物治疗是喉癌疼痛管理的基础。非甾体抗炎药(NSAIDs)能有效缓解轻度至中度疼痛,如布洛芬、罗非考昔等;阿片类药物适用于中度至重度疼痛治疗,如吗啡、羟考酮等。辅助药物如抗抑郁药(如阿米替林)、抗惊厥药(如加巴喷丁)等可增强镇痛效果,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和情绪状态。然而,药物治疗存在耐受性和成瘾性等弊端,需要严格把握适应症和剂量,定期评估疼痛控制效果和药物副作用,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非药物疗法如物理治疗、心理治疗和中医治疗等在喉癌疼痛管理中也发挥重要作用。物理治疗如冷热敷、按摩、经皮电刺激等可缓解疼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放松训练、催眠等可改善患者的情绪和应对能力,提高疼痛阈值;中医治疗如针灸、拔罐、中药熏蒸等可调节机体平衡,减轻疼痛。这些非药物疗法可与药物治疗相互补充,提高疼痛控制效果,改善患者的整体状况。
个体化治疗计划和多学科团队合作是喉癌疼痛管理的重要原则。每个患者的疼痛特点、基础疾病和心理状况等不同,需要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同时,疼痛管理涉及多个学科,需要肿瘤科、疼痛科、心理科、康复科等多学科团队密切合作,共同制定和实施治疗方案。多学科团队应定期评估患者的疼痛控制效果和生活质量,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实现最佳疼痛控制效果。
近年来,靶向治疗和免疫疗法在喉癌疼痛管理中显示出巨大潜力。靶向治疗通过特异性抑制肿瘤生长、侵袭的关键信号通路,可以有效控制肿瘤进展,减轻肿瘤压迫引起的疼痛。常用的靶向药物包括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抑制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抑制剂等。免疫疗法通过激活机体免疫系统,增强对肿瘤的免疫监视和清除能力,从而抑制肿瘤生长,减轻疼痛。常用的免疫治疗药物包括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抑制剂、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D-L1)抑制剂等。这些新型疗法为喉癌疼痛管理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手段,有望进一步提高喉癌患者的疼痛控制效果和生活质量。
总之,喉癌疼痛管理需要综合运用药物治疗、非药物疗法、个体化治疗计划和多学科团队合作等多种手段。随着靶向治疗和免疫疗法的不断进展,有望进一步提高喉癌患者的疼痛控制效果和生活质量。未来仍需在这些领域开展更多研究,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循证医学证据。同时,提高公众对喉癌的认识和预防意识,加强喉癌高危人群的筛查和早期诊断,也是提高喉癌患者生存质量和生存率的重要措施。
谭纯文
浙江省中医院湖滨院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