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这一全球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因其高发病率和死亡率而备受关注。尤其在我国,肝癌不仅是恶性肿瘤中的常见类型,更成为导致死亡的第二大病因。本文旨在详细介绍肝癌的基础知识,包括病理分类、流行病学特征、主要危险因素以及预防和早期筛查措施,以提高公众对肝癌的认知,并促进有效的防治措施的实施。
病理分类
肝癌根据起源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肝癌包括肝细胞癌(HCC)和肝内胆管细胞癌等多种病理类型。在这些类型中,肝细胞癌是最为常见的,约占所有肝癌病例的90%,因此,在没有特别指明的情况下,本文所指的“肝癌”特指“肝细胞癌”。
流行病学特征
我国是肝癌的高发区,特别是在沿海地区,肝癌的发病率高于内陆地区。流行病学研究显示,肝癌的发病率存在性别差异,男性患肝癌的风险明显高于女性,性别比约为3.7:1。年龄分布上,肝癌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尤其是在40岁至60岁之间,但在高龄组中趋于稳定。
主要危险因素
肝炎病毒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是肝癌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长期慢性感染可导致肝硬化,进而增加肝癌的风险。
黄曲霉毒素:这种由某些霉菌产生的毒素被认为可以诱发动物肝癌,其在人体中是否直接导致肝癌尚待进一步研究,但减少黄曲霉毒素的暴露是预防肝癌的重要措施之一。
饮用水污染:某些有机物或藻类,如蓝绿藻,可能含有致癌物质,长期饮用受污染的水可能增加肝癌风险。
饮酒:长期大量饮酒会导致肝脏损伤,增加肝癌的发病风险,因此控制酒精摄入量是预防肝癌的重要措施。
遗传因素:肝癌存在家族聚集现象,提示遗传易感性可能在肝癌的发病机制中起一定作用。
预防措施
接种乙肝疫苗:预防HBV感染是降低肝癌风险的有效手段。通过接种乙肝疫苗,可以减少HBV感染,从而降低肝癌的发病率。
降低黄曲霉毒素(AFB1)暴露水平:通过改善饮水条件和饮食习惯,减少黄曲霉毒素的摄入,是预防肝癌的重要措施。
控制酒精摄入量、戒烟以及维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这些都是降低肝癌发病风险的重要预防策略。
早期筛查
对于肝癌高危人群,推荐每6个月进行一次甲胎蛋白(AFP)检测结合超声检查作为常规筛查手段。甲胎蛋白是一种肿瘤标志物,其水平升高可能提示肝癌的存在。超声检查是一种无创、经济的检查手段,可以发现肝脏的异常占位。若肝脏超声和/或血清AFP筛查结果异常,动态增强CT和MRI是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用以明确诊断。
综上所述,肝癌的防治需要我们从多方面入手,包括提高公众对疾病的认知、加强预防措施以及实施有效的早期筛查策略。通过这些综合性措施,我们可以降低肝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保护人民的健康。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政府、医疗机构、科研人员和公众的共同努力,通过科普教育、健康促进和政策支持等多种途径,共同构建肝癌防控的坚固防线。
武中林
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东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