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底贲门肿瘤,作为消化系统中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都位居前列。由于胃底贲门肿瘤早期症状较为隐匿,许多患者在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这无疑增加了治疗难度和预后不良的风险。因此,对于胃底贲门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肿瘤的分期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根据肿瘤的大小、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以及是否发生远处转移,临床上将胃底贲门肿瘤分为四期。分期越早,肿瘤的生物学行为越温和,治疗手段越多样,预后也相对较好。据大量研究显示,早期胃底贲门肿瘤患者经过规范治疗后,五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而中晚期患者的五年生存率则明显降低。
在治疗胃底贲门肿瘤方面,内镜下切除和外科手术切除是两种主要的治疗手段。内镜下切除技术,尤其是内镜黏膜切除术(EMR)和内镜黏膜下层剥离术(ESD),因其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早期胃底贲门肿瘤的治疗。与传统的外科手术相比,内镜下切除能够保留胃的完整性,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此外,内镜下切除可在局部麻醉下完成,避免了全身麻醉的风险,尤其适用于高龄或伴有严重基础疾病的患者。
然而,内镜下切除并非适用于所有胃底贲门肿瘤患者。对于肿瘤直径较大(>2cm)、位置特殊(如胃底后壁)、侵犯肌层或存在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内镜下切除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风险。此时,外科手术切除则成为必要的选择。外科手术切除能够彻底移除肿瘤及其周围组织,减少肿瘤残留和复发的风险。术式包括全胃切除、近端胃切除、远端胃切除等,具体选择需要综合考虑肿瘤的位置、大小、分化程度等因素。
对于中期胃底贲门肿瘤患者,除了手术切除外,还需配合放疗和化疗来提高治疗效果。术前新辅助放化疗可缩小肿瘤体积,提高手术切除率;术后辅助放化疗可消灭残留肿瘤细胞,降低复发风险。此外,对于部分晚期患者,可采取姑息性化疗或靶向治疗,以缓解症状、延长生存期。
值得注意的是,患者的年龄、性别、基础疾病、营养状况等个体差异也会影响预后。年轻、无严重基础疾病、营养状况良好的患者预后相对较好。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除了重视医疗干预外,还应关注患者的生活方式和心理状态。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戒烟戒酒等,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身体素质和免疫力,从而提高治疗效果。此外,积极乐观的心态也是战胜疾病的重要法宝。患者应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相信医生,相信科学。
综上所述,早期胃底贲门肿瘤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肿瘤的具体情况、患者的个体差异以及治疗的风险和效果。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期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患者应积极配合治疗,调整生活方式和心态,相信科学,相信自己,争取早日战胜病魔,重获健康。
汤文涛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