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作为全球范围内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高不下。针对早期胃癌的治疗,内镜技术的发展为患者提供了更为微创且有效的治疗手段。本文将详细解析两种常用的内镜治疗技术: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 EMR)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ESD),以及它们在胃癌治疗中的应用。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是一种适用于早期胃癌的内镜治疗技术。这种技术特别适合于肿瘤局限于黏膜层、直径小于2厘米的平坦型胃癌。EMR通过内镜将病变黏膜完整切除,以防止癌细胞的扩散。EMR操作简便、创伤小、恢复快,是一种理想的早期胃癌治疗手段。但需要注意的是,EMR可能无法完全切除较大的病变或已侵犯到黏膜下层的肿瘤,这种情况下则需考虑采用更为先进的ESD技术。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是一种更为先进的内镜治疗技术,适用于直径大于2厘米或侵犯到黏膜下层的早期胃癌。ESD通过在肿瘤周围注射液体形成水枕,然后逐步剥离病变黏膜,以达到完整切除肿瘤的目的。ESD技术具有较高的切除率和较低的复发率,是治疗较大或侵犯较深肿瘤的有效手段。然而,ESD操作相对复杂,手术时间较长,术后出血和穿孔的风险也相对较高。
对于非食管胃结合部的进展期胃癌,治疗原则是D2手术切除联合术后辅助化疗。D2手术是指在手术过程中彻底清扫胃周围淋巴结,以减少肿瘤复发的风险。对于临床分期III期以上的患者,可以考虑在手术前进行新辅助化疗,以缩小肿瘤体积,提高手术切除率。术后再根据病理分期和患者情况,制定个体化的辅助化疗方案。
总之,EMR和ESD作为早期胃癌的内镜治疗技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然而,选择合适的治疗策略需要综合考虑肿瘤的大小、位置、侵犯深度等因素。对于进展期胃癌,D2手术切除联合术后辅助化疗是主要的治疗原则。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胃癌的治疗策略也在不断优化,为患者带来了更多的希望。
在临床实践中,对于早期胃癌患者的治疗选择,除了考虑肿瘤的生物学特性外,还需要考虑患者的年龄、基础健康状况以及对治疗的耐受性。内镜治疗技术,尤其是EMR和ESD,为早期胃癌患者提供了一种微创、快速恢复的治疗选择。然而,对于部分早期胃癌患者,尤其是肿瘤较大或侵犯较深的患者,ESD可能成为更优的治疗选择。对于进展期胃癌患者,D2手术联合术后辅助化疗是目前推荐的治疗方案,这种综合治疗策略旨在提高治愈率和生存质量。
值得注意的是,内镜治疗技术的成功实施依赖于操作医师的经验和技能。因此,选择经验丰富、技术娴熟的医师进行内镜治疗是保证治疗效果的关键。同时,术后的随访和监测也非常重要,以及时发现可能的复发或并发症,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此外,虽然内镜治疗技术为早期胃癌患者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但并非所有患者都适合接受内镜治疗。对于部分患者,尤其是肿瘤较大、侵犯较深或有淋巴结转移风险的患者,手术切除可能仍是更优的治疗选择。因此,在制定治疗方案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治疗策略。
总之,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胃癌的治疗手段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内镜治疗技术,尤其是EMR和ESD,为早期胃癌患者提供了一种微创、快速恢复的治疗选择。对于进展期胃癌患者,D2手术联合术后辅助化疗是目前推荐的治疗方案。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胃癌的治疗策略也在不断优化,为患者带来了更多的希望。
芮少珍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