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 MM)是一种起源于浆细胞的恶性肿瘤,对骨骼系统的影响尤为显著,包括骨骼疼痛、骨折等,这些症状常是患者最早察觉的信号。本文将深入探讨多发性骨髓瘤的疾病原理,帮助公众更好地理解这一疾病的早期警示信号。
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生与浆细胞异常增殖紧密相关。浆细胞作为免疫系统的一部分,正常情况下负责产生抗体以对抗外来病原体。但在多发性骨髓瘤中,这些浆细胞转变为恶性细胞,不再正常执行免疫功能,反而在骨髓中大量增殖,挤压正常造血细胞,导致贫血和免疫功能低下。异常浆细胞还会产生大量异常免疫球蛋白,即单克隆蛋白,进一步干扰正常的免疫反应。
骨骼疼痛和骨折是多发性骨髓瘤最常见的早期症状。这是因为恶性浆细胞在骨髓中的增殖导致骨质疏松和骨质破坏,使得骨骼变得脆弱,容易发生骨折。骨折多发生在脊椎、肋骨和骨盆等部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此外,多发性骨髓瘤还可能引起高钙血症,即血液中钙含量过高,这同样会导致骨骼疼痛和骨折。
贫血是多发性骨髓瘤的另一个常见症状。由于骨髓中恶性浆细胞的大量增殖,正常造血功能受到抑制,导致红细胞生成减少,从而引发贫血。贫血可表现为乏力、头晕、心慌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心脏功能受损。
出血倾向也是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常见的症状之一。由于血小板生成受影响,患者容易出现皮肤瘀点、鼻衄、牙龈出血等出血症状。此外,免疫功能低下使患者更易发生感染,而感染又进一步加重了贫血和出血症状。
肾功能不全和神经症状也是多发性骨髓瘤的重要临床表现。异常免疫球蛋白的沉积可能导致肾脏损伤,引起蛋白尿和肾功能不全。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神经症状,如肢体麻木、疼痛等。
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症状、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血常规检查可发现贫血、血小板减少等异常;血清蛋白电泳和免疫固定电泳可检测到单克隆蛋白;骨髓穿刺和活检可确诊多发性骨髓瘤;影像学检查如X线、CT、MRI等可发现骨质疏松、骨质破坏等病变。
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主要包括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等。化疗是基础治疗,可控制病情、缓解症状;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可进一步提高疗效,延长生存期;对于部分年轻、体能好的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可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综上所述,多发性骨髓瘤的早期症状主要包括骨痛、骨折、贫血、出血倾向等。了解这些症状有助于我们早期识别多发性骨髓瘤,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对于任何持续的骨痛或不明原因的骨折,都应高度警惕多发性骨髓瘤的可能,尽早到医院进行相关检查和评估。同时,加强对多发性骨髓瘤的科普宣传,提高公众对这一疾病的认识,对提高早期诊断率和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李鸽
金华市中心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