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全球范围内致死率极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对人类健康构成了巨大威胁。不断探索和优化肝癌的治疗手段,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深入探讨肝癌术后的多模式辅助治疗策略及其临床效果,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肝癌的治疗主要包括手术切除、局部治疗、全身系统治疗等。手术切除是肝癌首选的治疗方法,但术后复发率较高。因此,术后辅助治疗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介绍肝癌术后的三种辅助治疗策略:介入治疗、化疗和免疫靶向治疗。
介入治疗: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是一种局部治疗方法。通过肝动脉输送药物和栓塞剂,直接作用于肿瘤供血血管,阻断肿瘤的血液供应,并释放药物直接攻击肿瘤细胞,控制肿瘤生长。TACE的优势在于微创性、快速恢复、可重复性以及对肝功能影响较小,在肝癌术后辅助治疗中占据重要地位。研究表明,TACE能够显著降低肝癌复发率,并提高患者生存期。TACE的适应症包括:(1)肝功能Child-Pugh A或B级;(2)肿瘤直径≤5cm或肿瘤数目≤3个;(3)无门静脉癌栓或肝外转移。
化疗:作为全身系统治疗的一种方式,化疗通过静脉给药,使化疗药物遍及全身血液循环,作用于可能已经通过血液或淋巴系统扩散到身体其他部位的微小转移病灶。化疗有助于降低术后复发和远处转移的风险。然而,化疗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包括恶心、脱发、骨髓抑制等,因此在实施化疗时需对患者的整体状况进行综合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支持治疗措施以减轻副作用。化疗的适应症选择、剂量调整和疗程控制是提高疗效和减少副作用的关键。常用的化疗药物包括顺铂、奥沙利铂、氟尿嘧啶等。
免疫靶向治疗:近年来,免疫靶向治疗成为肝癌治疗领域的一个新突破。靶向治疗通过特异性地作用于肿瘤细胞上的分子靶点,阻断肿瘤生长和扩散的信号通路,实现对肿瘤的精准打击。免疫治疗通过激活或增强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提高机体对肿瘤的识别和杀伤能力。这些治疗方法对于预防肝癌术后复发具有较好的效果。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新的靶向药物和免疫治疗药物不断涌现,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临床研究显示,免疫靶向治疗能够显著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并改善生活质量。常用的靶向药物包括索拉非尼、瑞格非尼等,免疫治疗药物包括PD-1/PD-L1抑制剂等。
综上所述,肝癌术后辅助治疗的多模式治疗策略,包括介入治疗、化疗和免疫靶向治疗,为患者提供了全方位的治疗保障。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的治疗手段将更加精准、个体化,有望进一步提高肝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同时,多学科综合治疗(MDT)模式的应用,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是未来肝癌治疗的重要发展方向。随着对肝癌分子机制的深入理解,以及新药物、新技术的不断涌现,相信未来会有更多有效的治疗方法被开发出来,为肝癌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吕滨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北京大众健康科普促进会
扫一扫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