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作为全球范围内致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原理和影响因素是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肺癌起源于支气管粘膜上皮,因此也被称为支气管肺癌。这种恶性肿瘤的扩散特性使得其危害性极大,能够向周围组织乃至全身转移,导致严重后果。
在全球范围内,特别是在工业发达国家,近五十年来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现快速上升趋势。1995年,全球已有60万人死于肺癌,且这一数字仍在不断上升。值得注意的是,女性患肺癌的发生率也在逐年上升,且该疾病多见于40岁以上人群,发病年龄高峰在60至79岁之间,男女患病比率为2.3:1。种族、家族史以及吸烟习惯均与肺癌的发病有着密切的关系。
肺癌在肺部的分布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右肺的发病率高于左肺,上叶多于下叶。肺癌根据其发生位置,可以分为中央型肺癌和周围型肺癌。中央型肺癌起源于主支气管或肺叶支气管,位置靠近肺门;而周围型肺癌则起源于肺段支气管以下,位于肺的周围部分。
肺癌的致死率极高,是全球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我国乃至全球都将肺癌视为头号癌症杀手。因此,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对于提高肺癌治疗效果至关重要。专家指出,一旦确诊肺癌,应通过规范化治疗和多学科联合诊治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针对晚期肺癌的治疗已经能够将患者的总生存时间从过去的2-4个月延长至约30个月。
肺癌的病因复杂,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其中,吸烟是肺癌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吸烟者患肺癌的风险是非吸烟者的10倍以上。此外,长期接触石棉、砷、铬等职业暴露,以及空气污染、室内燃煤等环境因素,也会增加肺癌的发病风险。近年来,研究发现肺癌的发生与某些基因突变有关,如EGFR、ALK、ROS1等驱动基因突变,这些基因突变可以作为肺癌的分子标志物,指导个体化治疗。
肺癌的临床表现多样,早期症状缺乏特异性,如咳嗽、咳痰、胸痛等,容易被忽视。随着病情进展,患者可出现呼吸困难、咯血、消瘦、乏力等症状。部分患者以肺外症状为首发表现,如骨痛、关节痛、皮肤病变等,称为副癌综合征。因此,对于高危人群,如长期吸烟者、有家族史者等,应定期进行肺癌筛查,如低剂量螺旋CT检查,以实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
肺癌的治疗方法多样,包括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手术切除是早期肺癌的主要治疗方法,对于部分中晚期肺癌,可采用术前新辅助化疗或放疗,以缩小肿瘤、提高手术切除率。对于晚期肺癌,以全身治疗为主,包括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近年来,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取得了显著进展,部分患者的生存期得到了明显延长。
总之,肺癌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其发病原理复杂,涉及多种因素。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对肺癌的认识和治疗手段也在不断提高,为患者带来了更多的希望。同时,加强肺癌的预防和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肺癌的认识,对于降低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也具有重要意义。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战胜肺癌这一顽疾而不懈奋斗。
陈露
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