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作为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恶性肿瘤,其治疗过程中手术切除肿瘤是关键一环。然而,术后的护理策略同样至关重要,直接影响着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本文将从术后监护、营养支持、并发症防治和心理干预四个维度,深入解析提高肺癌患者术后生存率的关键护理策略。
一、术后监护 肺癌手术后,患者的生命体征监护尤为重要。医护人员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呼吸和血氧饱和度等,及时发现并处理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出血、感染等。此外,术后的疼痛管理也是监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镇痛方案可以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的不适感,促进术后恢复。对于疼痛的评估和处理,应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和疼痛类型,选择合适的镇痛药物和给药方式,如口服、静脉或局部给药。同时,应定期评估疼痛控制的效果,及时调整镇痛方案,以达到最佳的镇痛效果。
二、营养支持 肺癌手术往往会消耗患者大量的体力,因此术后的营养支持尤为重要。首先,应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制定个性化的营养方案。评估内容包括患者的体重、BMI、血清蛋白水平、微量元素水平等。其次,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提供合适的营养补充方式,如肠内营养或肠外营养。肠内营养通过鼻饲管或胃造瘘管给予,适用于胃肠道功能基本正常的患者;肠外营养通过静脉输液给予,适用于胃肠道功能严重障碍的患者。最后,鼓励患者摄入高蛋白质、高热量的食物,以促进伤口愈合和机体恢复。高蛋白食物包括鱼、肉、蛋、奶等,高热量食物包括坚果、全脂奶制品、甜食等。此外,还应保证患者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以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
三、并发症防治 肺癌术后患者易发生各种并发症,如肺部感染、肺不张、深静脉血栓等。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例如,通过定时翻身、拍背等措施预防肺部感染;通过早期活动和使用抗凝药物预防深静脉血栓。一旦发现并发症迹象,应立即采取治疗措施,以减少并发症对患者生存率的影响。对于肺部感染,可使用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对于肺不张,可进行胸部理疗和支气管镜吸痰;对于深静脉血栓,可使用抗凝药物和穿戴弹力袜。同时,应加强患者的呼吸道管理,如定时吸痰、雾化吸入等,以减少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
四、心理干预 肺癌患者在术后往往会面临较大的心理压力,如对疾病进展的担忧、对术后生活质量的忧虑等。医护人员应重视患者的心理状况,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干预。通过心理咨询、建立支持小组等方式,帮助患者调整心态,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术后生存率。此外,患者家属的陪伴和支持也非常重要,应鼓励家属多与患者沟通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给予患者更多的关爱和鼓励。必要时,可请心理医生进行专业的心理干预,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提高肺癌患者术后生存率的关键在于全面、细致的多维度护理策略。通过术后监护、营养支持、并发症防治和心理干预等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术后生存率和生活质量,为患者带来更好的康复前景。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提供全方位的护理服务,以提高患者的术后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同时,患者和家属也应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主动参与到术后护理中来,共同为患者的康复努力。
唐溢聪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北京大众健康科普促进会
扫一扫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