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作为全球女性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在中国女性的发病率同样居高不下。根据2015年的数据,中国新发乳腺癌病例约为30.4万例,发病率高达45.29/10万。乳腺癌不仅影响女性健康,极少数男性也可能患病,且发病率年增长约为0.5%,这可能与生育率下降和体重增加有关。尽管乳腺癌的死亡率相对较低,但它仍是女性健康的重大威胁,2015年中国因乳腺癌死亡的人数约为7万例。
乳腺癌的5年生存率在中国约为82.0%,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提升空间。预防和早期诊断是降低乳腺癌死亡率的关键。建议女性定期进行乳房自检、临床检查和乳腺X线摄影筛查,尤其是对于有家族史或其他高危因素的女性。扩大筛查及早诊早治覆盖面,推广规范化和同质化的临床诊治,可以有效降低乳腺癌的死亡率。
在乳腺癌的治疗上,治疗方案多样,取决于患者的病情、癌症分期、生物标志物状态及个体健康状况。曲妥珠单抗,一种靶向HER2受体的单克隆抗体,广泛应用于HER2阳性乳腺癌的治疗。其生物类似药,如HLX02,已在全球多中心III期临床试验中显示出与原研药相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此外,阿达木单抗虽不直接用于乳腺癌治疗,但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与曲妥珠单抗联合使用,以治疗HER2阳性的转移性乳腺癌。在药物经济学方面,建议积极开展基于真实世界数据的药物经济学研究,综合考虑患者长期治疗结局、生命质量改善以及长期总费用,以优化治疗方案的选择。
综上所述,乳腺癌的治疗需要依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靶向药物或联合疗法,并结合药物经济学评价及安全性监测来优化治疗效果。定期筛查和早期诊断是提升乳腺癌生存率的关键,而规范化的临床诊治对于降低乳腺癌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乳腺癌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遗传因素、激素水平、生活方式等。随着年龄的增长,乳腺癌的发病率逐渐上升,尤其是绝经后的女性。遗传因素在乳腺癌的发病中也起着重要作用,有家族史的女性患病风险更高。激素水平的变化,如长期使用雌激素替代疗法,也可能增加乳腺癌的风险。此外,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肥胖、缺乏运动、饮酒和吸烟,也可能与乳腺癌的发病有关。
乳腺癌的早期症状包括乳房肿块、皮肤改变、乳头溢液等。乳房肿块是最常见的症状,通常无痛,质地较硬。皮肤改变可能表现为橘皮样改变、皮肤凹陷或红肿。乳头溢液可能为血性或清亮液体,尤其是在非哺乳期出现时更应引起注意。一旦发现这些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诊断。
乳腺癌的诊断方法包括影像学检查、细胞学或病理学检查等。乳腺X线摄影是常用的筛查方法,对于早期发现乳腺癌具有重要意义。超声检查可用于评估肿块的性质和范围。磁共振成像(MRI)在某些情况下,如对乳腺癌高危人群的筛查,也有一定的应用价值。细胞学或病理学检查,如细针抽吸活检或手术活检,可以明确诊断乳腺癌,并了解肿瘤的生物学特性。
乳腺癌的治疗策略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和靶向治疗等。手术是乳腺癌治疗的主要方法,包括乳腺癌切除术和乳房切除术。放疗常用于手术后辅助治疗,以减少复发风险。化疗可用于术前缩小肿瘤、术后辅助治疗或晚期乳腺癌的治疗。内分泌治疗主要针对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通过抑制雌激素的作用来控制肿瘤的生长。靶向治疗,如曲妥珠单抗,针对HER2阳性的乳腺癌,通过阻断HER2信号通路来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乳腺癌的预后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肿瘤的分期、生物学特性、治疗方式等。早期乳腺癌的预后较好,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HER2阳性乳腺癌经靶向治疗后,预后也有明显改善。个体化治疗和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的应用,进一步提高了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总之,乳腺癌的防控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加强乳腺癌的筛查和早期诊断,推广规范化的临床诊治,是降低乳腺癌死亡率、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同时,积极开展乳腺癌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探索新的治疗靶点和方法,将为乳腺癌患者带来更大的希望。
汪洁
岳阳市人民医院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