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肝癌(简称肝癌)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肝癌主要分为三大类:肝细胞癌(占肝癌的85%~90%)、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 ICC)和肝细胞胆管细胞混合癌(combined hepatocellular cholangiocarcinoma, CHC)。据2018年全球癌症统计报告,肝癌在全球癌症发病率中排名第六位,死亡率排名第四,每年新发病例高达84.1万例,死亡人数达78.2万。肝癌的地理分布特点明显,特别是在蒙古国、日本、韩国等东亚地区,肝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近年来,欧洲和美国等地区的肝癌发病率也呈现出上升的趋势。
在中国,肝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与日本等东亚地区相近。根据统计数据,中国的肝癌发病率约为26/10万,死亡率为23/10万。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庞大,全球约有50%的肝癌新发病例和死亡人数在中国。肝癌已经成为我国公共卫生领域的一项重大挑战。
肝癌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慢性肝炎病毒感染(特别是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长期酗酒、非酒精性脂肪肝病、长期食用含有黄曲霉素的食物等。这些因素均可导致肝脏炎症、纤维化,最终发展为肝硬化,增加肝癌的风险。据统计,约80%~90%的肝癌患者有肝硬化背景。此外,肥胖、糖尿病、遗传因素等也可能与肝癌的发生有关。
肝癌早期症状不明显,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治疗难度大,预后较差。肝癌的常见症状包括乏力、消瘦、上腹部不适或疼痛、黄疸、腹水等。部分患者可触及上腹部肿块。晚期患者还可能出现远处转移,如肺转移、骨转移等。
肝癌的诊断主要依据影像学检查和血清肿瘤标志物。常用的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CT、MRI等。血清肿瘤标志物主要包括甲胎蛋白(AFP)、异常凝血酶原(DCP)、糖类抗原19-9(CA19-9)等。对于疑似肝癌的患者,需要综合影像学和血清肿瘤标志物的结果,必要时还需进行肝活检以明确诊断。
肝癌的治疗主要包括手术切除、局部消融治疗、介入治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手术切除是肝癌根治的主要手段,适用于部分早期肝癌患者。局部消融治疗(如射频消融、微波消融等)适用于部分直径较小、位置较好的肝癌。介入治疗(如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是中晚期肝癌常用的姑息治疗方法。近年来,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在肝癌治疗中取得了重要进展,为部分患者带来了生存获益。
总之,肝癌是中国乃至全球面临的重要健康问题之一。通过深入了解肝癌的发病机制、流行病学特征和预防策略,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这一挑战,减少肝癌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加强肝癌的预防和早期筛查至关重要。通过接种乙肝疫苗、控制酒精摄入、改善饮食习惯、定期体检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肝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张伟
柘城县人民医院南关院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