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病毒(HBV)作为肝癌的主要病因之一,其预防控制在全球公共卫生领域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本文将深入探讨一级预防措施中的疫苗接种策略,以及其他预防措施,以降低HBV感染风险,进而减少肝癌的发生率。
一级预防:疫苗接种
控制HBV感染是一级预防的核心。HBV主要通过血液、体液等途径传播,感染后可能导致慢性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HBV感染的有效手段。疫苗接种后,新生儿体内可产生保护性抗体,有效抵御HBV的侵袭。对于高危成人群体,包括医务人员、血液透析患者、多性伴侣者等,疫苗接种同样至关重要。疫苗接种不仅能够保护个体免受HBV感染,还能减少病毒在人群中的传播,从而降低肝癌的整体风险。
二级预防:降低黄曲霉毒素暴露
降低黄曲霉毒素(AFB1)暴露也是预防肝癌的重要措施。黄曲霉毒素是一种强致癌物质,主要污染粮食作物,如玉米和花生。长期摄入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物,可增加肝癌的发病风险。在肝癌高发区域,应加强粮食储存管理,防止霉变,并提高公众对黄曲霉毒素污染食品的认识,以减少摄入。此外,合理储存和加工食物,避免食物受潮、霉变,也是降低黄曲霉毒素暴露的有效措施。
三级预防:生活方式调整
除了疫苗接种和降低黄曲霉毒素暴露外,其他生活方式的调整对于预防肝癌同样重要。吸烟和过量饮酒均是肝癌的危险因素。吸烟可导致肝细胞损伤,增加肝癌的风险;过量饮酒可导致肝脏脂肪变性、肝硬化,进而诱发肝癌。戒烟和限酒是降低风险的有效手段。此外,改善饮食习惯,适量补硒,以及适量饮用茶和咖啡等,均被认为对预防肝癌有积极作用。硒是一种重要的微量元素,具有抗氧化、抗炎等作用,适量补硒可降低肝癌的发病风险。茶和咖啡中的抗氧化成分,也有助于降低肝癌的发生。
药物预防:早期诊断和治疗
对于慢性肝病和肝癌高危人群,药物预防也是一种可行的策略。通过早期诊断和治疗慢性肝病,可以减少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对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可抑制病毒复制,减轻肝脏炎症,降低肝硬化和肝癌的风险。对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控制体重、改善代谢紊乱,也是降低肝癌风险的重要措施。
综合防控策略
综上所述,通过疫苗接种、降低黄曲霉毒素暴露、改善生活方式以及药物预防等综合措施,可以有效降低HBV感染风险,进而减少肝癌的发生率。这些策略的实施需要政府、医疗机构和公众的共同努力。政府应加大公共卫生投入,普及疫苗接种,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医疗机构应提高肝癌的早诊早治能力,规范慢性肝病的治疗;公众应提高健康意识,积极接种疫苗,改善生活方式,共同为实现肝癌防控的目标而努力。通过多方面的合作和努力,我们有望在不远的将来,有效控制HBV感染,降低肝癌的发生率,保护更多人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林树俊
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
北京大众健康科普促进会
扫一扫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