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肝癌(肝细胞癌)是全球范围内致死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均居高不下。肝癌的治疗方式多样,涉及手术、局部消融、药物治疗、放射治疗、支持性治疗等多个领域。在这些治疗策略中,抗病毒治疗因其在控制病毒复制、减缓疾病进展方面的关键作用而日益受到重视。
肝癌患者的形成背景中,有不少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或丙型肝炎病毒(HCV)所引发的慢性肝炎演化而来。病毒的长期活动导致肝脏持续炎症,可能逐渐发展成肝硬化,最终有转化为肝癌的风险。因此,在原发性肝癌的治疗中,抗病毒治疗扮演着基础且重要的角色,其核心目标是控制病毒复制,减缓肝炎的进展,以降低肝硬化和肝癌的风险。
抗病毒治疗的药物主要分为核苷(酸)类似物和干扰素两大类。核苷(酸)类似物通过抑制病毒DNA聚合酶的活性来减少病毒复制,如恩替卡韦和替诺福韦等,这些药物因其高效、低耐药性而成为治疗HBV感染的首选。干扰素则通过增强机体的免疫应答来抑制病毒复制,包括α-干扰素和聚乙二醇化干扰素等,它们除了抗病毒作用外,还具有抗肿瘤活性,有助于抑制肝癌细胞的生长。
抗病毒治疗不仅能抑制病毒复制,改善肝功能,延缓肝硬化的进展,还能降低肝癌的发生风险。对于已经发生肝癌的患者,持续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可以减少肝癌复发的可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期。相关研究表明,抗病毒治疗能够降低肝癌患者术后复发的风险,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期。
除了抗病毒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综合治疗还包括局部治疗和全身治疗。局部治疗涵盖手术切除、射频消融、微波消融、无水酒精注射等,适用于直径较小、数量较少的肝癌病灶。全身治疗主要包括化疗、分子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适用于晚期肝癌患者或不能手术切除的患者。这些治疗方法可以与抗病毒治疗相结合,发挥协同作用,提高治疗效果。
综合来看,抗病毒治疗在原发性肝癌的综合治疗中占据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对于由乙型或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肝癌患者,抗病毒治疗不仅能控制病毒复制,减缓肝炎进展,还能降低肝癌的发生和复发风险,是肝癌治疗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对于这部分患者,应积极进行抗病毒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改善预后。同时,肝癌的综合治疗需要多学科团队的协作,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以期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对于抗病毒治疗,患者需要定期监测病毒载量和肝功能,以评估治疗效果和调整治疗方案。此外,患者的生活方式调整,如戒酒、健康饮食和适量运动,也是改善肝功能和降低肝癌风险的重要因素。预防措施,包括乙型肝炎疫苗的接种和丙型肝炎的筛查,也是降低肝癌发生率的重要手段。
总之,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是一个复杂且多维的过程,抗病毒治疗在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通过综合运用多种治疗手段,并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可以为患者提供更为精准和有效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宗翊
第二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长海院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