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这一全球范围内的恶性肿瘤,其早期诊断对于患者的长期生存和预后改善具有重大意义。随着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胃癌的筛查方法也在不断进步,其中血清标志物检测因其无创、便捷等优点,逐渐成为胃癌筛查的新宠。本文旨在深入探讨血清标志物检测在胃癌筛查中的科学依据及其临床应用价值,并分析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与局限。
首先,血清胃蛋白酶原(PGⅠ/PGⅡ)检测是胃癌筛查中的关键血清标志物之一。胃蛋白酶原是胃黏膜细胞分泌的一类酶原,其中PGⅠ主要反映胃体黏膜功能,而PGⅡ则主要反映胃窦黏膜功能。在胃癌及癌前病变中,胃黏膜功能受损,导致PGⅠ和PGⅡ水平下降。通过检测血清PGⅠ和PGⅡ水平,可以初步判断胃黏膜功能状态,对萎缩性胃炎等胃癌高危因素进行筛查。值得注意的是,PGⅠ/PGⅡ检测结果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幽门螺杆菌感染、药物使用等,因此需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判断。
胃泌素-17(G-17)是另一种重要的胃癌血清标志物。胃泌素是胃黏膜内分泌细胞分泌的一种胃肠激素,可刺激胃酸分泌和胃黏膜生长。在胃癌及癌前病变中,胃泌素分泌异常,导致血清G-17水平升高。研究表明,G-17与胃癌风险密切相关,G-17水平升高的患者胃癌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人群。因此,联合检测PGⅠ/PGⅡ和G-17,可提高胃癌筛查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胃癌高危人群进行有效识别。
然而,尽管血清标志物检测具有一定的筛查价值,但它并不能替代胃镜检查作为胃癌诊断的金标准。胶囊内镜作为一种新型内镜技术,虽具有无创、无痛的优点,但其对微小病变的检出率较低,且易受肠道蠕动影响,尚不能替代传统胃镜检查。随着无痛胃镜技术的普及,患者在检查过程中的不适感明显降低,胃镜检查的接受度和依从性显著提高。因此,对于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异常或有胃癌高危因素的患者,仍需进一步行胃镜检查以明确诊断。
在临床实践中,合理选择筛查方法,提高胃癌筛查的准确性和效率至关重要。血清标志物检测为胃癌筛查提供了新的选择,可对胃癌高危人群进行有效识别。然而,确诊仍需依赖胃镜检查。此外,加强胃癌预防知识的普及,提高公众对胃癌高危因素的认识,对于降低胃癌发生率和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普及健康饮食、戒烟限酒、定期体检等预防措施,我们可以进一步降低胃癌的发病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血清标志物检测在胃癌筛查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但需要与其他检查方法相结合,以提高筛查的准确性。同时,普及胃癌预防知识,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对于降低胃癌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同样重要。通过综合运用多种筛查手段,我们可以更有效地识别胃癌高危人群,为患者提供及时的诊断和治疗,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郑琳
河南省肿瘤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