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作为全球致死率极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早期症状相对隐匿,很多时候当患者意识到时,疾病已进展至晚期。因此,对于高危人群进行早期筛查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详细解析肺癌的早期症状、诊断方法以及CT筛查的科学依据,以提高公众对肺癌预防和早期发现的认识。
肺癌的高危人群
根据流行病学的研究结果,我们可以确定哪些人群更容易受到肺癌的威胁。这些高危人群主要包括:
年龄因素
:40岁及以上的人群,随着年龄增长,患肺癌的风险也相应增加。据研究显示,年龄是肺癌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尤其是50岁以上的人群,肺癌发病率显著上升。
遗传倾向
:有肺癌家族史的人群,遗传因素可能增加个体患肺癌的风险。研究发现,一级亲属(父母、兄弟姐妹)中有肺癌患者的人,其患肺癌的风险是普通人群的1.5-2倍。
吸烟习惯
:长期吸烟者,特别是那些吸烟指数(每天吸烟支数乘以吸烟年数)达到400以上的人群。此外,戒烟时间少于15年的人也应被视作高危人群。吸烟是肺癌最重要的危险因素,80%以上的肺癌患者都有吸烟史。
慢性肺部疾病
: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或肺弥漫性纤维化的患者,这些慢性疾病可能增加患肺癌的风险。长期慢性炎症可导致肺组织损伤和修复过程中的基因突变,增加癌变风险。
低剂量CT筛查的重要性
对于上述高危人群,定期进行低剂量CT筛查是发现早期肺癌的有效手段。低剂量CT(LDCT)与常规CT相比,辐射剂量显著降低,更适合健康人群的常规筛查。LDCT能够清晰地显示肺部结构,帮助医生发现肺部的微小变化。研究显示,LDCT筛查可提高肺癌的早期发现率和生存率。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CI)开展的全国肺癌筛查试验(NLST)结果显示,与胸部X线检查相比,LDCT筛查使高危人群肺癌死亡率降低20%。
早期肺癌的征兆
CT扫描中发现的肺部阴影或结节,尤其是那些呈现磨玻璃样的变化,可能是早期肺癌的征兆。磨玻璃样阴影指的是CT影像上表现为边界模糊、密度略高于周围肺实质的区域,这种表现可能与肺癌的早期阶段相关。此外,肺结节的大小、形态、边缘等特征也有助于判断其良恶性。一般来说,直径≤8mm的结节恶性概率较低,但对于高危人群,即使是小结节也应予以重视,必要时进行随访复查。
进一步的诊断方法
如果CT扫描结果提示异常,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病理活检。病理活检包括细胞学检查和组织学检查,通过对疑似肿瘤组织进行显微镜下的检查,以确定肿瘤的性质和分期。病理活检是确诊肺癌的关键步骤,也是制定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常见的活检方法包括支气管镜活检、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纵膈镜活检等。根据病灶的位置、大小和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活检方法。
肺癌的分期和治疗
确诊肺癌后,医生会根据肿瘤的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和远处转移情况对肺癌进行分期(TNM分期)。分期是制定治疗方案的依据。早期肺癌(I-II期)以手术切除为主,可配合放疗或化疗;中晚期肺癌(III-IV期)则以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综合治疗为主。近年来,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发展为晚期肺癌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总结
对于40岁以上的高危人群,建议每年进行一次低剂量螺旋CT筛查,以便及时发现肺癌的早期症状。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以显著提高肺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然而,预防始终是最佳策略,戒烟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降低肺癌风险至关重要。通过提高对肺癌早期症状的认识和重视,我们可以更有效地对抗这一致命疾病。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打赢这场肺癌防治的攻坚战。
周瑞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金银湖院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