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手术治疗的适应症与预后评估

2025-07-01 15:17:55       3217次阅读

肝癌,作为全球范围内致死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治疗手段不断多元化,其中手术治疗是针对特定条件患者的首选治疗方式。本文将系统性地探讨肝癌手术治疗的适应症、术式以及预后评估,旨在增进患者与医疗工作者对这一治疗手段的深入理解。

肝癌手术治疗的适应症

手术治疗肝癌的适应症较为严格,需要综合考虑肿瘤的大小、数量、是否存在血管侵犯以及有无远处转移。具体而言,单个肿瘤直径不超过5厘米,或2至3个肿瘤且最大直径不超过3厘米,无血管侵犯(如门静脉癌栓)和无远处转移是手术治疗的基本条件。此外,患者的剩余肝脏体积需足够维持其正常功能,一般要求正常肝组织体积不低于30%。肝功能储备的评估也是决定是否进行手术的关键因素之一,常用的评估指标包括Child-Pugh分级和ALBI评分。Child-Pugh分级根据患者的腹水、脑病、血清白蛋白和胆红素水平等因素进行评分,分数越高,肝功能越差;ALBI评分则根据血清白蛋白和胆红素水平进行评分,分数越高,肝功能越差。肝功能储备良好的患者更适合进行手术治疗。

肝癌手术治疗的术式

肝切除术是肝癌手术治疗中最常用的术式,其目的是完全切除肿瘤及其周围部分正常肝脏组织。手术方式包括肝叶切除和肝段切除,肝叶切除如左外叶切除、右半肝切除等,通过切除整个肝叶来移除肿瘤;肝段切除则更为精准,仅切除肿瘤所在肝段,以保留更多的正常肝组织。对于早期肝癌患者,实施肝切除术后,5年生存率可达50%至70%。术中出血控制和术后肝功能恢复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术中出血控制主要依赖于术者的经验和技巧,以及术前的影像学评估和术中超声引导。术后肝功能恢复则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如血清ALT、AST、总胆红素和凝血功能等,必要时给予保肝、降酶、退黄等治疗。

肝移植术则适用于符合米兰标准的小肝癌患者,即单个肿瘤直径不超过5厘米,或2至3个肿瘤、最大直径不超过3厘米,无血管侵犯及转移。特别适宜于那些合并有严重肝硬化的患者。肝移植术可以彻底切除肿瘤并替换病肝,降低复发风险,但需等待合适的肝源且费用较高。肝移植术后,患者需要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以预防排斥反应。术后长期随访和定期监测是评估肝移植效果的重要手段。

肝癌手术治疗的预后评估

预后评估是判断肝癌手术治疗效果的重要环节。早期肝癌患者接受肝切除术后,5年生存率可达50%至70%,显示出手术治疗的有效性。然而,对于中晚期肝癌患者,预后则相对较差,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肿瘤特征进行综合评估。常用的预后评估模型包括Kaplan-Meier生存曲线、Cox回归模型和Nomogram预测模型。Kaplan-Meier生存曲线可以描述患者的生存时间分布,Cox回归模型可以评估多个预后因素的联合影响,Nomogram预测模型则可以为每个患者提供个体化的生存预测。此外,肿瘤标志物如甲胎蛋白(AFP)和Pivka-II也是评估肝癌预后的重要指标。

姑息性手术在肝癌治疗中的作用

除了根治性手术,姑息性手术也是肝癌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肿瘤姑息切除适用于肿瘤巨大或多发但无法根治的情况,通过切除部分肿瘤以减少肿瘤负荷,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介入治疗联合手术是另一种姑息性手术方式,先通过肝动脉栓塞(TACE)缩小肿瘤,再评估是否可行二期切除。TACE通过将栓塞材料注入肿瘤供血动脉,阻断肿瘤血供,达到控制肿瘤生长的目的。对症手术,如胆道引流术(用于缓解黄疸)和射频消融术(适用于无法切除的小肿瘤),也是改善患者症状的重要手段。胆道引流术可以通过内镜或经皮穿刺的方式,将胆汁引流至体外或肠道,缓解梗阻性黄疸;射频消融术则利用高频电流产生的热量,使肿瘤组织凝固坏死。

结论

综上所述,肝癌手术治疗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肿瘤特征综合评估,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肝癌手术治疗的效果和预后评估也在不断提高,为患者带来了更多的治疗选择和生存希望。医疗工作者应持续关注最新的治疗进展,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精准化的治疗方案。同时,患者及家属也应充分了解手术治疗的利弊,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安排,以期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蔡鸿杰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下一篇头颈部肿瘤治疗:精准医疗与个体化治疗的结合
上一篇内皮细胞在多发性骨髓瘤微环境中的角色与影响
联系我们/ABOUT US
  • 电话:010-87153955
  •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方庄1号院安富大厦1416室
  • 电邮:mail@dzjkkp.org
扫一扫 关注我们

版权所有 © 北京大众健康科普促进会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47971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51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