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皮-间质转化(EMT):肝癌晚期转移的关键驱动力

2025-07-09 23:32:45       3220次阅读

肝癌作为一种高度恶性的肿瘤,其晚期转移是导致治疗失败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在肝癌晚期,肿瘤细胞通过多种复杂的生物学过程获得侵袭和转移的能力,其中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 EMT)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本文将综合解析肝癌晚期发病机制,并探讨EMT在肝癌转移中的作用及其治疗策略。

首先,肝癌的发病机制涉及基因突变与信号通路异常。肝癌患者中,HBV/HCV感染导致的DNA损伤及关键基因突变是主要原因。例如,抑癌基因p53失活、TGF-β/Smad信号通路异常激活,均可导致细胞周期失控和凋亡抑制。此外,黄曲霉毒素等致癌物通过诱导DNA加合物形成,加剧基因不稳定性。肝癌晚期常见Wnt/β-catenin、PI3K/AKT/mTOR等通路异常激活,促进肿瘤细胞增殖和耐药性。

肿瘤微环境失衡也是肝癌晚期发病的重要因素。免疫抑制性微环境中,调节性T细胞与CD8+ T细胞比例失衡,导致免疫监视功能丧失。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分泌的细胞外基质重塑微环境,促进肿瘤侵袭。缺氧条件下,HIF-1α上调促血管生成因子,加速肿瘤新生血管形成,但血管结构紊乱进一步加剧缺氧和免疫抑制。

免疫逃逸机制在肝癌晚期同样重要。免疫检查点分子PD-1/PD-L1、CTLA-4等在肝癌细胞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中高表达,抑制T细胞功能,形成免疫耐受微环境。S100A9蛋白通过招募髓源性抑制细胞促进免疫逃逸,靶向该蛋白可增强免疫治疗响应。

肝癌晚期细胞凋亡与自噬失衡,线粒体功能紊乱诱导肝细胞过度凋亡,随后代偿性增殖加速癌变。肝癌细胞通过上调抗凋亡蛋白抵抗化疗和靶向治疗。

代谢重编程与转移也是肝癌晚期的关键特征。肝癌细胞通过增强糖酵解和谷氨酰胺代谢满足快速增殖的能量需求,同时产生免疫抑制性代谢物。上皮-间质转化(EMT)是肝癌转移的关键步骤,E-cadherin表达下调、N-cadherin上调促进细胞迁移。昼夜节律基因失调通过调控细胞周期蛋白加速转移。

病毒与表观遗传调控也在肝癌发病中起作用。HBV的X蛋白激活端粒酶逆转录酶,延长端粒并促进永生化;HCV核心蛋白则通过诱导氧化应激和DNA损伤促进癌变。DNA甲基化异常、组蛋白修饰失调及非编码RNA异常表达,共同驱动肝癌进展。

总结来说,肝癌晚期的发病机制是基因突变、微环境重塑、免疫逃逸及代谢异常等多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针对这些机制,当前治疗策略包括靶向药物、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及联合疗法。未来研究需进一步探索驱动基因、优化生物钟调控疗法,并基于中国患者的独特病因开发个性化方案。

李鹏

黄河三门峡医院

下一篇鼻咽癌放疗次数与患者预后的关系分析
上一篇职业暴露与肺癌康复:如何有效避免和降低风险
联系我们/ABOUT US
  • 电话:010-87153955
  •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方庄1号院安富大厦1416室
  • 电邮:mail@dzjkkp.org
扫一扫 关注我们

版权所有 © 北京大众健康科普促进会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47971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51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