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作为全球范围内高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恶性肿瘤之一,其病因复杂且多样,症状表现也较为复杂。本文将从胃癌的病因、症状、早期发现的重要性及诊断方法等方面进行全解析。
一、胃癌的病因 1. 不良饮食习惯:长期高盐、高脂、熏烤、腌制食品的摄入会增加胃癌的风险。这些食物中含有的亚硝酸盐、多环芳烃等致癌物质,长期刺激胃黏膜,导致胃黏膜细胞的基因突变,最终诱发胃癌。
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菌,可导致慢性胃炎、胃溃疡等胃部疾病。长期的感染可导致胃黏膜萎缩,进而增加胃癌的风险。
遗传因素:有家族胃癌史的人群,胃癌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遗传因素与胃癌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
吸烟饮酒:长期吸烟和过量饮酒可损伤胃黏膜,增加胃癌的风险。
其他因素:如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息肉、胃溃疡等胃部疾病,长期刺激胃黏膜,也可增加胃癌的风险。
二、胃癌的症状 1. 腹痛:胃癌早期可表现为上腹部隐痛或不适,随着病情进展,腹痛可逐渐加重,呈持续性。
消瘦:胃癌患者常伴有明显的体重下降,与肿瘤消耗、食欲减退等因素有关。
消化不良:如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与肿瘤影响胃的正常功能有关。
黑便:肿瘤侵犯胃黏膜血管,可引起消化道出血,表现为黑便。
贫血:长期消化道出血可引起缺铁性贫血,表现为皮肤黏膜苍白、乏力等。
上腹部肿块:肿瘤较大时,可在上腹部触及到肿块。
三、早期发现的重要性 胃癌早期症状较为隐匿,缺乏特异性。因此,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提高胃癌患者的生存率至关重要。建议40岁以上人群,尤其是有高危因素的人群,定期进行胃镜检查,以实现胃癌的早期发现。
四、诊断方法 1. 胃镜检查:通过胃镜观察胃黏膜的形态、色泽等,可发现早期胃癌。同时可进行活检,明确诊断。
影像学检查:如上腹部CT、MRI等,可了解肿瘤的大小、位置及有无远处转移。
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肿瘤标志物等,可了解患者的一般状况及肿瘤的生物学特性。
腹腔镜检查:对于进展期胃癌,腹腔镜检查有助于了解肿瘤的分期及有无腹膜转移。
总之,了解胃癌的病因、症状及诊断方法,有助于提高胃癌的早期发现率。对于有高危因素的人群,定期进行胃镜检查,是实现胃癌早期发现的重要手段。只有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才能提高胃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谢飞宇
浙江省肿瘤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