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全球最常见的肺癌类型,占所有肺癌病例的85%左右。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深入研究,KRAS基因变异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重要作用逐渐被揭示。KRAS基因变异不仅影响肿瘤细胞的增殖和存活,还与化疗的敏感性密切相关,是NSCLC重要的预后因素之一。
KRAS基因定位于12号染色体,编码一种GTPase酶,通过调节细胞内信号传导途径,参与调控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等重要生理过程。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约25-30%的患者存在KRAS基因突变,其中以第12、13、61号密码子突变最为常见。KRAS基因突变导致其编码的蛋白持续激活,进而激活下游的RAF-MEK-ERK、PI3K-AKT和JNK等信号通路,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和存活,抑制细胞凋亡,是NSCLC发生发展的重要分子机制之一。
然而,由于KRAS蛋白缺乏明显的药物结合位点,针对KRAS基因突变的靶向治疗研究一直进展缓慢。近年来,随着新型KRAS抑制剂的相继问世,为非小细胞肺癌的个体化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这些KRAS抑制剂通过直接抑制KRAS蛋白的活性,阻断下游信号通路的激活,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存活。早期临床研究显示,部分KRAS突变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KRAS抑制剂治疗后,肿瘤缩小,生存期延长,显示出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除了靶向治疗外,免疫治疗在非小细胞肺癌中也显示出巨大的应用潜力。PD-1/PD-L1抑制剂通过阻断肿瘤细胞免疫逃逸机制,增强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应答,已成为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线治疗选择。研究发现,KRAS基因突变与肿瘤微环境中PD-L1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KRAS突变阳性的患者对PD-1/PD-L1抑制剂治疗的响应率更高,提示KRAS基因变异可能是预测免疫治疗疗效的重要生物标志物。
近年来,联合治疗在非小细胞肺癌中显示出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对于KRAS基因突变的患者,可考虑将KRAS抑制剂与化疗、放疗、免疫治疗等其他治疗手段联合应用,发挥协同抗肿瘤作用,提高治疗效果。此外,针对KRAS下游信号通路的靶向药物,如MEK抑制剂、PI3K抑制剂等,也有望与KRAS抑制剂联合应用,为KRAS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疗选择。
总之,KRAS基因变异在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新型KRAS抑制剂、免疫治疗和联合治疗策略为KRAS突变阳性的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希望。未来,深入研究KRAS基因变异的分子机制,探索KRAS抑制剂与其他治疗手段的最佳联合方案,有望进一步提高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
张一辰
广东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