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作为消化系统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中国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本文旨在通过分析中国胃癌的流行病学特征、风险因素及预防策略,为公众提供科学、系统的胃癌知识。
流行病学特征
根据《2016年中国恶性肿瘤流行情况分析》报告,胃癌在中国所有恶性肿瘤中的发病数排名前列。2020年数据显示,胃癌的发病数约为37.0万,发病率为26.92/10万,中标率为17.64%。死亡数约为20.5万,死亡率为16.59/10万,死亡排名第二。在中国东南沿海及部分东北地区,胃癌的发病率尤为高,这提示地域分布上的明显差异。胃癌的高发年龄段主要集中在40-60岁之间,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
风险因素
地域差异是胃癌风险的一个重要因素,东南亚地区,尤其是中国、韩国、泰国等地,是胃癌的高发区域。致病因素的地域性差异可能与饮食习惯、环境因素、遗传倾向等多种因素有关。例如,腌制、烟熏和高盐食物的摄入与胃癌风险增加有关,而新鲜蔬菜水果的摄入则有助于降低胃癌风险。此外,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癌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感染后应及时就医,进行根除治疗。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也会增加胃癌的风险。有胃癌家族史的人群也属于胃癌的高危人群。
预防与注意事项
1.
饮食习惯
:建议减少腌制、烟熏和高盐食物的摄入,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维持均衡饮食。饮食结构不合理是诱发胃癌的重要因素之一。高盐、高脂、熏制食物等都可能对胃黏膜造成刺激和损伤,增加胃癌风险。而蔬菜水果中富含的维生素C、β-胡萝卜素等抗氧化物质,有助于降低胃癌风险。
定期检查
:对于有胃部不适、家族史或其他高风险因素的人群,应定期进行胃镜检查,以便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胃镜是目前诊断胃癌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对于高危人群,建议40岁以上每年进行一次胃镜检查,50岁以上每半年进行一次胃镜检查。
生活习惯
:戒烟限酒,不吸烟和限制酒精摄入可以降低胃癌风险。吸烟和饮酒会对胃黏膜造成刺激和损伤,增加胃癌风险。戒烟限酒有助于降低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幽门螺杆菌感染
:幽门螺杆菌是胃癌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感染后应及时就医,进行根除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可引起慢性胃炎、胃溃疡等胃部疾病,长期感染可能诱发胃癌。对于幽门螺杆菌阳性者,应及时进行根除治疗,以降低胃癌风险。
心理因素
:长期精神压力大、情绪波动大的人群,胃癌风险也会增加。保持良好的心态,学会调节情绪,对预防胃癌也有一定帮助。
总的来说,胃癌的防治需注重个人生活习惯的调整,尤其是饮食习惯,并关注幽门螺杆菌的筛查与治疗。对于高风险群体,应加强定期体检和医疗监测,以实现胃癌的有效防控。通过这些措施,我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保护公众健康。此外,加强胃癌的科普宣传,提高公众对胃癌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对于胃癌的预防和控制也具有重要意义。只有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降低胃癌的发病风险,减少胃癌对人们健康和生命的危害。
崔智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