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作为全球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高不下。由于肝癌早期症状隐匿,许多患者在确诊时已处于疾病的中晚期,错失了最佳治疗时机。因此,强调早期筛查的重要性,尤其是针对高危人群,显得尤为关键。
高危人群包括慢性肝炎患者、肝硬化患者以及有肝癌家族史的人群。对于这些人群,建议定期进行肝脏B超检查和血清甲胎蛋白(AFP)检测。肝脏B超能够观察肝脏的形态和结构,及时发现肝脏的异常情况;而血清AFP的检测则有助于早期发现肝癌细胞。血清AFP是一种糖蛋白,正常情况下由胎儿的肝脏和卵黄囊产生。在成人中,AFP水平的异常升高往往与肝癌的发生有关。然而,AFP水平升高也可能与其他疾病相关,如肝硬化、肝炎等,因此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结果综合评估。
在预防措施方面,首先应积极治疗慢性肝病,包括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以减少肝脏炎症和纤维化,从而降低肝癌的风险。其次,戒酒是降低肝癌风险的重要措施,酒精的代谢产物对肝脏细胞有直接的毒性作用,长期酗酒可导致肝硬化,进而增加肝癌的风险。此外,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减少高脂肪、高盐、高糖食物的摄入,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都有助于保护肝脏健康。适度的体育锻炼能够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减少慢性肝病的进展,同时对预防肝癌也有积极作用。最后,避免接触致癌物质,如某些化学物质和环境污染,也是重要的预防措施。
一旦确诊为肝癌,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治疗手段包括手术切除、射频消融、介入治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以及肝移植等。手术切除是肝癌治疗的首选方法,适用于肿瘤局限于肝脏、肝功能良好且无远处转移的患者。射频消融是一种局部治疗手段,通过高温使肿瘤组织凝固坏死,适用于肿瘤较小、数量较少的患者。介入治疗通过导管将药物直接送达肿瘤血管,阻断肿瘤的血供,同时将药物注入肿瘤内,适用于不能手术切除的患者。靶向治疗通过抑制肿瘤生长和扩散的关键分子,减缓肿瘤进展,适用于晚期肝癌患者。免疫治疗通过激活或增强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肿瘤细胞,适用于某些特定的肝癌患者。肝移植适用于肝功能严重受损、肿瘤局限于肝脏的患者,但由于供肝短缺、手术风险等原因,适用范围有限。
多学科协作对于肝癌的防治至关重要,通过整合外科、内科、放射科等多个学科的资源和专业知识,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全面、更精准的治疗方案。例如,对于早期肝癌患者,外科医生可以评估手术切除的可行性;对于中期肝癌患者,介入科医生可以制定介入治疗方案;对于晚期肝癌患者,肿瘤科医生可以推荐靶向治疗或免疫治疗方案。此外,营养科医生可以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营养支持,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治疗效果。
总之,从慢性肝病管理入手,通过早期筛查、积极治疗、健康生活方式的调整以及避免致癌物质的接触,可以有效地降低肝癌的风险。对于已经确诊的肝癌患者,多学科协作的个体化治疗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同时,患者及家属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配合医生的治疗,争取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降低肝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李小莎
亳州市人民医院新院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