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肝癌是全球范围内导致死亡的主要癌症之一,尤其在中国,其流行病学特征和疾病负担极为显著。根据中国国家癌症中心的最新数据,2022年我国原发性肝癌新发病人数高达36.77万,占所有癌症新发病人数的第四位,仅次于肺癌、结直肠癌和甲状腺癌。肝癌的发病率也位列第五位,凸显其在癌症谱中的重要地位。更为严重的是,2022年因原发性肝癌死亡的人数高达31.65万,无论是死亡人数还是死亡率均仅次于肺癌,位居第二位。这一惊人的数字,无疑给我国公共卫生安全敲响了警钟。
原发性肝癌是一个包含多种病理类型的疾病,主要包括肝细胞癌(HCC)、肝内胆管癌(ICC)和混合型肝细胞癌-胆管癌(cHCC-CCA)。这些类型在发病机制、生物学行为、病理组织学、治疗方法以及预后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其中,HCC占比最高,约占原发性肝癌的75%至85%,而ICC占比约为10%至15%。了解这些肝癌亚型的异质性对于个体化的精准治疗至关重要。
原发性肝癌的流行病学特征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感染、长期饮酒、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以及黄曲霉素的暴露等。这些因素均可增加个体发展为肝癌的风险。其中,HBV和HCV的感染是我国肝癌的主要病因,约80%以上的肝癌患者存在HBV感染。此外,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长期饮酒和NAFLD在我国肝癌发病中所占比例逐渐上升。黄曲霉素是我国肝癌发病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尤其在南方地区。因此,有效的预防措施和早期诊断对于降低肝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至关重要。
在疾病负担方面,原发性肝癌不仅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也给社会经济带来了沉重负担。肝癌的治疗费用昂贵,且预后较差,尤其是在晚期诊断的情况下。肝癌患者的生存期通常较短,5年生存率仅为12.1%。因此,提高公众对肝癌的认识,加强肝癌的预防和早期筛查,对于减轻肝癌带来的疾病负担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原发性肝癌在我国的流行病学特征明显,疾病负担沉重。加强对肝癌的预防、早期诊断和治疗的研究和实践,对于改善肝癌患者的预后和降低疾病负担具有重要意义。预防肝癌的关键在于控制病毒性肝炎,减少饮酒,预防黄曲霉素暴露,以及对高危人群进行定期筛查。早期诊断依赖于高危人群的定期体检,尤其是血清AFP检测和肝脏超声检查。对于早期肝癌患者,手术切除、消融治疗和肝移植等方法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对于中晚期肝癌患者,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和介入治疗等综合治疗手段可改善预后。
总之,原发性肝癌的防控工作任重而道远。需要政府、医疗机构、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通过加强健康宣教,提高公众的防癌意识;加大科研投入,推动肝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新技术;完善医疗保障体系,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遏制肝癌的流行,减轻肝癌对我国人民健康和社会经济的危害。让我们携手努力,共同打赢肝癌防控这场攻坚战!
李勇
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