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肝癌,亦称为肝癌,是一种起源于肝脏的恶性肿瘤,分为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和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 ICC)。根据2018年全球癌症统计报告,肝癌在全球范围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位居第六和第四位。全球每年新发肝癌病例约为84.1万例,死亡人数高达78.2万。
肝癌的地理分布差异显著,尤其在蒙古、日本、韩国等东亚地区,肝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近年来,欧洲和美国等地区的肝癌发病率也呈现上升趋势。在中国,肝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与日本等东亚地区相当,发病率约为26/10万人口,死亡率为23/10万人口。由于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全球约有50%的新发肝癌病例和死亡人数发生在中国。
肝细胞癌(HCC)占肝癌的85%至90%,是肝癌的主要类型。它起源于肝脏的肝细胞,是肝脏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肝细胞癌的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慢性肝炎病毒感染、肝硬化、长期酗酒、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等。这些因素可导致肝细胞的基因突变和异常增殖,最终发展为肝细胞癌。
肝内胆管癌(ICC)是肝癌的另一种类型,起源于肝内胆管细胞。与肝细胞癌相比,ICC较为罕见,占肝癌的10%至15%。ICC的发病原因尚不完全清楚,但可能与胆管炎症、胆管结石、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等因素相关。这些因素可能导致胆管细胞的损伤和异常增殖,最终发展为肝内胆管癌。
为了有效识别和筛查肝癌,需要对肝细胞癌和肝内胆管癌的生物学特性、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有所了解。肝细胞癌和肝内胆管癌在临床表现上有所不同,肝细胞癌患者可能出现腹痛、消瘦、黄疸等症状,而肝内胆管癌患者可能表现为腹痛、体重下降、黄疸和腹水。这些症状的特异性不高,需要结合其他检查手段进行综合评估。
在诊断上,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MRI等是重要的手段。超声检查具有无创、实时、经济等优点,是肝癌筛查的首选方法。CT和MRI检查则能提供更详细的肝脏结构和病变信息,有助于肝癌的诊断和分期。同时,结合血清肿瘤标志物如甲胎蛋白(AFP)等进行综合评估,有助于提高肝癌的诊断准确性。
甲胎蛋白(AFP)是一种常用的肝癌血清标志物,其水平升高可能提示肝癌的存在。然而,AFP水平升高并非肝癌的特异性表现,其他肝脏疾病如肝炎、肝硬化等也可能导致AFP升高。因此,AFP检测需要与其他检查手段结合使用,以提高肝癌的诊断准确性。
综上所述,肝癌的筛查和识别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和检查手段。提高公众对肝癌的认识,加强肝癌的早期筛查和预防,对于降低肝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预防措施包括接种乙肝疫苗、控制饮酒、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等。对于高危人群,如慢性肝炎患者、肝硬化患者等,需要定期进行肝癌筛查,以实现肝癌的早诊早治,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唐小琴
乐平市中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