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治疗作为近年来肺癌治疗的新突破,为许多患者带来了希望,但伴随而来的不良反应也成为患者关注的焦点。本文旨在阐明肺癌免疫治疗中不良反应的机制,并提供相应的应对策略,以帮助患者更安全地接受治疗。
免疫治疗不良反应机制:
免疫治疗通过激活或增强患者的免疫系统来识别和攻击癌细胞,但其机制可能导致正常细胞受累,引发不良反应。常见的机制包括:免疫细胞活化导致的自身免疫反应、细胞因子释放引起的炎症反应以及免疫介导的组织损伤。在免疫治疗过程中,免疫细胞如T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被激活,它们能够识别并攻击癌细胞。然而,这些免疫细胞有时也会错误地攻击正常细胞,导致自身免疫反应。此外,免疫治疗还可能引起细胞因子的大量释放,如肿瘤坏死因子(TNF)和白细胞介素(ILs),这些细胞因子可引发炎症反应,导致组织损伤和器官功能障碍。
不良反应发生率:
免疫治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因个体差异而异,总体而言,皮肤反应、胃肠道反应和内分泌异常较为常见。具体发生率因不同的免疫治疗药物而有所差异,但通常在10%-30%之间,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例如,使用PD-1/PD-L1抑制剂的患者中,皮肤反应发生率约为15%-25%,胃肠道反应发生率约为10%-20%,内分泌异常发生率约为5%-10%。在使用CTLA-4抑制剂的患者中,这些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可能更高。
应对策略:
1.
皮肤反应:
常见的皮肤反应包括皮疹和瘙痒,可以通过使用局部皮质类固醇药物和抗组胺药物来缓解。患者应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化妆品和护肤品,减少皮肤刺激。严重皮疹时,可能需要口服或静脉给予皮质类固醇。 2.
胃肠道反应:
包括腹泻和结肠炎,管理方法包括使用止泻药物、抗生素以及在必要时使用皮质类固醇。患者应注意饮食调整,避免食用刺激性或不易消化的食物。严重腹泻时,可能需要禁食并给予静脉营养支持。 3.
内分泌异常:
如甲状腺功能异常,可能需要激素替代治疗。患者应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根据检测结果调整激素剂量。 4.
心脏问题:
罕见但严重,包括心肌炎和心包炎,需要心脏科医生的密切监测和治疗。患者如出现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应立即就医,进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相关检查。 5.
肝脏问题:
可能表现为肝炎,需要定期监测肝功能,并在必要时使用免疫抑制剂。患者应避免使用可能加重肝脏损伤的药物,如某些抗生素和非甾体抗炎药。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患者应充分了解免疫治疗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并与医疗团队保持沟通,以便及时识别和处理问题。医疗团队应向患者解释免疫治疗的机制、可能的不良反应及其应对措施,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的预期。同时,心理支持对于患者应对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同样重要。患者可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学习应对压力和情绪波动的技巧,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总结而言,虽然免疫治疗为肺癌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但伴随的不良反应需要患者和医疗团队共同关注和管理。通过了解不良反应的机制和掌握应对策略,患者可以更安全、有效地接受免疫治疗,提高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医疗团队应重视患者教育和心理支持,帮助患者全面了解免疫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加强不良反应的监测和管理,及时识别和处理问题,以保障患者的安全和疗效。只有医患双方共同努力,才能使免疫治疗在肺癌治疗中发挥出最大的潜力,为患者带来更好的生存获益。
徐娟
重庆市长寿区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