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癌,作为全球范围内较为常见的癌症类型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高不下。然而,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我们可以显著降低罹患口腔癌的风险。本文提出了“三要三不要”的原则,旨在帮助大众有效预防口腔癌,提高生活质量。
一要:定期进行口腔检查 口腔检查是预防口腔癌的重要环节。建议成年人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的口腔健康检查。定期检查能够及时发现口腔内的异常情况,例如难以愈合的溃疡、不明原因的肿块等。这些异常可能是口腔癌的早期信号。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口腔癌,不仅可以提高治愈率,还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定期的口腔检查在预防口腔癌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二要:保持口腔卫生 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是降低口腔癌风险的有效手段。建议每天早晚刷牙,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2分钟,以确保牙齿和牙龈的清洁。使用牙线清理牙缝,可以进一步去除食物残渣和牙菌斑,预防牙周病和龋齿。漱口水的使用可以辅助清洁口腔,减少细菌滋生,维护口腔健康。保持口腔卫生,可以有效地预防口腔疾病,降低癌症风险。
三要:避免刺激性食物 口腔黏膜是人体较为敏感和脆弱的部位,长期接触刺激性食物,如过热、过辣、过酸的食物,会损伤黏膜,增加癌变风险。建议在日常饮食中,尽量避免这些刺激性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以减少口腔癌的发生。
一不要:吸烟和饮酒 吸烟和饮酒是口腔癌的重要危险因素。烟草中的有害物质和酒精均会损伤口腔黏膜,增加癌变风险。戒烟限酒,可以有效降低口腔癌的发病率。建议尽早戒烟,适量饮酒,以维护口腔健康。
二不要:忽视口腔疼痛 口腔疼痛可能是口腔癌的早期信号。如果出现持续不愈的口腔疼痛,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忽视口腔疼痛,可能导致病情延误,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因此,对口腔疼痛应给予足够重视,及时就医。
三不要:滥用药物 滥用药物,尤其是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激素等药物,会破坏口腔正常菌群,增加口腔癌的风险。在使用药物时,应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避免滥用。同时,不要随意使用未经证实有效的偏方、秘方,以免延误病情。
除了上述“三要三不要”原则,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避免口腔外伤 口腔外伤可能导致口腔黏膜长期不愈合,增加癌变风险。因此,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护口腔,避免咬伤、烫伤等口腔外伤。
控制口腔疾病 口腔疾病,如牙周炎、龋齿等,长期存在会损伤口腔黏膜,增加癌变风险。因此,要积极治疗口腔疾病,控制病情发展。
增强免疫力 免疫力低下会增加癌症风险。因此,要保持良好的作息,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增强免疫力,降低癌症风险。
定期体检 除了口腔检查外,还应定期进行全身体检,及时发现身体的异常情况,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总结来说,遵循“三要三不要”原则,可以有效降低口腔癌的风险。同时,应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及时就医,积极配合医生治疗。通过合理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我们可以远离口腔癌的威胁,享受健康美好的生活。
娄芮
江南大学附属医院南院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