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作为全球范围内致死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机制复杂且多维,涉及基因突变、信号通路异常、表观遗传学改变等多个层面。本文旨在从病理学视角,深入探讨肝癌的组织学特征及其对肝脏功能的严重影响。
肝癌细胞起源多样,但主要分为肝细胞癌(HCC)和胆管细胞癌。肝细胞癌起源于肝细胞,占肝癌的绝大部分;而胆管细胞癌起源于胆管上皮细胞,较为罕见。肝癌细胞的基因突变是其发展的关键因素,常见的突变基因包括TP53、CTNNB1和AXIN1等。这些基因的突变导致细胞周期失控、细胞凋亡受阻,进而促进肝癌细胞的无限制增殖。
信号通路异常是肝癌发展的另一关键机制。肝癌细胞中,Wnt/β-catenin、TGF-β/Smad、PI3K/AKT等信号通路常发生异常激活,这些信号通路的激活促进肝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转移,加剧肝癌的恶性程度。
表观遗传学改变在肝癌发展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等表观遗传学事件可导致抑癌基因沉默、癌基因激活,进而促进肝癌的发生和发展。
从组织学特征来看,肝癌可分为多结节型、巨块型和弥漫型。多结节型肝癌表现为多个结节状肿块,巨块型肝癌表现为一个巨大的肿块占据大部分肝脏,弥漫型肝癌则表现为肝脏广泛受累。肝癌细胞的分化程度不一,从高分化到低分化甚至未分化,分化程度越低,恶性程度越高。
肝癌对肝脏功能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肝癌细胞大量增殖,占据正常肝细胞空间,导致肝脏合成、解毒等功能受损;2)肝癌细胞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干扰肝脏微环境,进一步损害肝脏功能;3)肝癌细胞侵犯肝内胆管,引起胆汁淤积,加重肝脏损伤。
肝癌的临床表现多样,早期常无特异性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腹痛、消瘦、黄疸等症状。肝功能异常、肿瘤标志物AFP升高等实验室检查可辅助诊断。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MRI等是肝癌诊断的重要手段。
早期诊断和治疗对提高肝癌患者生存率至关重要。手术切除、肝移植、局部消融等治疗方法可有效控制肿瘤,延长患者生存期。同时,针对肝癌的分子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新型治疗手段也在不断发展,为肝癌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总之,肝癌的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多个层面的异常改变。深入理解肝癌的组织学特征及其对肝脏功能的影响,有助于提高肝癌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改善患者预后。未来,随着对肝癌发病机制的进一步认识,有望开发出更多有效的治疗手段,为肝癌患者带来更大的生存获益。
张伟
天津市肿瘤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