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作为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治疗策略选择与分期密切相关。准确分期不仅能帮助评估患者的预后,还能指导临床医生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在中国,肝癌分期主要依据中国肝癌分期(CNLC)方案进行,该方案充分考虑了中国肝癌患者的特点和临床实践需求。以下是CNLC分期方案的具体内容及其对治疗方案选择的影响。
CNLC分期方案将肝癌分为五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明确的标准:
CNLC Ⅰa期:患者体力活动状态评分在0至2分之间,肝功能Child-Pugh评级为A或B级,肿瘤为单个且直径不超过5厘米,无血管侵犯和肝外转移。此期患者手术切除是首选治疗,可望达到根治效果。手术切除的优势在于能够完整去除肿瘤组织,降低复发风险。对于Ⅰa期患者,手术切除后5年生存率可达60%以上。
CNLC Ⅰb期:与Ⅰa期相似,但肿瘤直径超过5厘米或肿瘤数量为2至3个且最大直径不超过3厘米。治疗上可考虑手术切除、消融治疗或肝移植。消融治疗包括射频消融和微波消融等,通过局部高温使肿瘤组织坏死。肝移植适用于肝功能较差、肿瘤数量较少的患者,可提供更好的长期生存效果。
CNLC Ⅱa期:肿瘤数量为2至3个,最大直径超过3厘米。治疗方法包括介入治疗、放疗或系统治疗。介入治疗通过导管将药物直接注入肿瘤血管,阻断肿瘤血供,同时释放化疗药物。放疗利用高能射线破坏肿瘤细胞DNA,抑制肿瘤生长。系统治疗主要为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通过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或激活免疫细胞杀伤肿瘤。
CNLC Ⅱb期:肿瘤数量超过4个,不论肿瘤直径大小。此期患者多采用系统治疗。由于肿瘤数量较多,局部治疗难以达到理想效果,系统治疗成为主要治疗手段。靶向治疗药物如索拉非尼、仑伐替尼等,可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延长患者生存期。免疫治疗药物如PD-1抑制剂,通过激活患者自身免疫系统杀伤肿瘤,提高生活质量。
CNLC Ⅲa期:患者存在影像学可见的血管癌栓,但无肝外转移。治疗上可采用介入治疗或系统治疗。血管癌栓的形成提示肿瘤侵袭性较强,预后较差。介入治疗可缓解血管癌栓导致的并发症,如门静脉高压、腹水等。系统治疗有助于控制肿瘤进展,延缓病情恶化。
CNLC Ⅲb期:患者存在肝外转移,治疗方法主要为系统治疗。肝外转移意味着肿瘤已进入晚期,局部治疗难以达到根治效果。系统治疗成为主要治疗手段,通过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延长患者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
CNLC Ⅳ期:患者体力活动状态评分在3至4分之间或肝功能Child-Pugh评级为C级。此期患者治疗以姑息治疗为主,旨在缓解症状、延长生存期和提高生活质量。姑息治疗包括最佳支持治疗、疼痛控制、营养支持等,以提高患者舒适度和生存质量。
根据《晚期原发性肝癌精细化诊疗管理专家共识(2023年版)》,对于晚期肝癌,建议以肝功能Child-Pugh B7为界进一步分组,并针对IIIa/IIIb期患者提出具体的治疗推荐意见,以期实现更精细化的管理。这一共识强调了晚期肝癌个体化治疗的重要性,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肝癌分期不仅影响治疗方案的选择,还直接关联到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CNLC分期方案的应用,使得肝癌治疗更加个体化和精准化,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存质量。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肝癌的诊疗将更加精准、高效,为患者带来更大的生存获益。
刘志
许昌市中心医院华佗路院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