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是全球范围内导致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两种病毒通过不同的机制破坏肝脏细胞,长期感染可导致慢性肝炎,进而发展为肝脏纤维化和肝硬化,最终增加肝癌的风险。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主要通过血液、性接触、母婴传播等途径传播。HBV感染后,病毒会在肝细胞内复制,引起肝脏炎症反应。若未能及时清除病毒,可发展为慢性HBV感染。慢性HBV感染患者肝脏长期处于炎症状态,逐渐导致肝脏纤维化和肝硬化,最终增加肝癌风险。据估计,全球约有2.5亿人患有慢性HBV感染,每年约有88.7万人死于HBV感染相关疾病。
丙型肝炎病毒(HCV)同样主要通过血液传播,如输血、静脉注射毒品等。HCV感染后,病毒可在肝细胞内持续复制,引起肝脏炎症和坏死。慢性HCV感染患者肝脏同样长期受损,最终可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全球约有7100万人患有慢性HCV感染,每年约有40万人死于HCV感染相关疾病。
为降低肝癌风险,采取以下科学策略至关重要:
预防HBV和HCV感染:接种乙肝疫苗,避免不安全的性行为和血液暴露是预防HBV和HCV感染的关键措施。乙肝疫苗可提供95%以上的保护效果,有效预防HBV感染。对于HCV,目前尚无疫苗,但避免血液暴露可显著降低感染风险。
及时抗病毒治疗:对于慢性HBV和HCV感染患者,及时进行抗病毒治疗可有效抑制病毒复制,减轻肝脏炎症,降低肝硬化和肝癌风险。对于HBV患者,可使用核苷(酸)类似物或干扰素等药物;对于HCV患者,可使用直接抗病毒药物(DAAs)进行治疗。抗病毒治疗可显著降低慢性肝炎患者的肝癌风险。
定期肝脏检查:对于慢性肝炎患者,定期进行肝功能、肝脏超声等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肝硬化和肝癌,及时进行治疗,提高生存率。建议慢性肝炎患者每6-12个月进行一次肝脏检查。
健康生活方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酒、控制体重、合理饮食等,有助于降低肝脏疾病的风险。酒精是肝脏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戒酒可显著降低肝脏疾病风险。合理饮食,避免高脂、高糖食物,有助于控制体重,减少肝脏负担。
合理用药:避免滥用药物,尤其是对肝脏有潜在损害的药物,以减少肝脏损伤。某些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等过量使用可导致肝损伤,应严格遵医嘱使用。
总之,通过预防HBV和HCV感染、及时抗病毒治疗、定期肝脏检查、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和合理用药,可有效降低肝癌风险,保护肝脏健康。对肝炎患者进行科学管理,有助于减少肝癌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需要注意的是,肝癌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因此不能仅依赖上述措施预防肝癌。一旦发现肝脏疾病,应及时就医,进行针对性治疗。
此外,对于已经感染HBV和HCV的患者,除了上述措施外,还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在治疗过程中,应遵医嘱,按时服药,定期复查,以评估疗效和监测不良反应。
总之,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是导致肝癌的重要原因,通过预防感染、及时抗病毒治疗和定期检查等措施,可有效降低肝癌风险。对于已经感染的患者,应积极配合治疗,定期复查,以控制病情,减少肝癌的发生。保护肝脏健康,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柏凯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医院区
北京大众健康科普促进会
扫一扫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