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梗阻治疗中抗感染药物的科学选择

2025-07-18 18:34:54       3216次阅读

肠梗阻是指肠道内物质的通过受阻的一种病理状态,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其成因复杂多样,通常与肿瘤、炎症、外伤或先天性因素相关。本文将深入探讨肠梗阻的成因、症状、治疗原则以及合理用药的重要性。

成因

肠梗阻的形成可能由以下几个因素引起:

肿瘤阻塞

:恶性肿瘤或良性肿瘤的增长均可压迫或阻塞肠道,导致肠内容物无法正常通过。

肠粘连

:手术后或炎症引起的肠粘连可能导致肠段间粘连,影响肠道的自然蠕动。

肠扭转

:肠道的异常扭转可导致肠系膜血管受压,引发肠梗阻。

疝气

:肠管可能通过疝口突出,形成肠梗阻。

炎症性肠病

:如克罗恩病或溃疡性结肠炎,可引起肠壁增厚和狭窄,导致梗阻。

症状

肠梗阻的症状包括:

腹痛

:通常为阵发性绞痛,可能随肠道蠕动而加剧。

腹胀

:由于肠内容物积累,患者可能出现腹部膨胀。

恶心和呕吐

:梗阻导致肠内容物无法下行,可能引起反射性呕吐。

排便排气困难

:肠梗阻患者可能会出现便秘或完全无法排便排气。

治疗原则

治疗肠梗阻需综合评估患者的整体状况,包括年龄、基础疾病和梗阻的严重程度。治疗原则包括:

非手术治疗

:对于部分轻度肠梗阻患者,可采取非手术治疗,如胃肠减压、禁食、静脉补液和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

:对于完全性肠梗阻、肠坏死或穿孔等情况,需紧急手术解除梗阻。

合理用药原则

合理用药是治疗肠梗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包括:

抗感染药物

:肠梗阻患者易发生肠壁水肿和细菌移位,引起感染。应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选择合适的抗感染药物,如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等,并注意药物剂量和疗程,以避免耐药和毒副反应。

止痛药物

:腹痛是肠梗阻的主要症状,可使用非阿片类(如NSAIDs)和阿片类药物(如吗啡)缓解疼痛,但需警惕呼吸抑制等副作用,并严格掌握用药指征。

抗痉挛药物

:使用抗胆碱药物(如格隆溴铵)减轻肠痉挛,改善腹痛和腹胀,但不宜长期使用,以免诱发肠麻痹。

营养支持

:肠梗阻患者需禁食,可通过静脉补充营养,包括葡萄糖、氨基酸、脂肪乳和电解质,以维持营养和水电解质平衡。

症状监测和药物副作用管理

:密切监测患者症状变化,如腹痛加重、发热、白细胞升高等,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注意药物副作用,如肝肾功能损害、过敏反应等,必要时停药或更换药物。

结论

肠梗阻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抗感染、止痛、抗痉挛、营养支持和电解质平衡等多方面因素。合理使用药物,密切关注患者症状变化,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对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医生应严格掌握用药指征和剂量,避免盲目用药,确保患者安全。通过科学的治疗和合理的用药,可以显著提高肠梗阻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王晓宇

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下一篇乳腺癌预防:生活方式与医学检查的关键作用
上一篇KRAS突变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的新选择
联系我们/ABOUT US
  • 电话:010-87153955
  •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方庄1号院安富大厦1416室
  • 电邮:mail@dzjkkp.org
扫一扫 关注我们

版权所有 © 北京大众健康科普促进会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47971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51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