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癌,作为消化道癌症中的一种常见类型,在全球范围内的新发癌症中占比极高,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高不下,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对肠癌束手无策。通过早期发现和及时干预,肠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可以得到显著提升。
肠癌的早期发现至关重要。早期肠癌往往症状不明显或缺失,容易被忽视。随着肿瘤的生长和扩散,症状逐渐显现,包括便血、腹痛、排便习惯改变等。此时,肠癌可能已经进展到中晚期,治疗效果和预后将大打折扣。因此,定期体检、关注身体变化,对于肠癌的早期发现具有重要意义。
肠癌的预防同样重要。不良的生活习惯,如高脂饮食、缺乏运动、长期饮酒和吸烟等,均是肠癌的危险因素。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减少红肉和加工肉类的摄入,可以有效降低肠癌的风险。同时,保持规律的运动习惯,控制体重,戒烟限酒,也是预防肠癌的有效手段。
早期筛查是肠癌早期发现的重要手段。对于一般人群,建议从50岁开始进行肠癌筛查,包括粪便隐血试验和结肠镜检查。对于有肠癌家族史或遗传性肠癌综合征的高危人群,筛查年龄应适当提前,并进行更密切的监测。
肠癌的病因复杂,涉及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遗传因素在肠癌发生中占有一定比例,部分患者可能存在遗传性肠癌综合征,如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遗传性非息肉性肠癌等。这些患者发生肠癌的风险较高,需要进行更加密切的监测和筛查。
环境因素和生活方式也是肠癌发生的重要因素。长期暴露于有害化学物质、辐射等环境因素,可能增加肠癌的风险。此外,不良的生活习惯,如高脂饮食、缺乏运动、长期饮酒和吸烟等,均是肠癌的危险因素。高脂饮食和缺乏运动会导致肥胖,而肥胖已被证实与肠癌的发生密切相关。长期饮酒和吸烟会损伤肠道黏膜,增加肠癌的风险。
肠癌的临床表现多样,早期症状不明显或缺失,容易被忽视。随着肿瘤的生长和扩散,症状逐渐显现,包括便血、腹痛、排便习惯改变等。便血是肠癌最常见的症状,表现为大便带血或黑便。腹痛也是肠癌的常见症状,表现为持续性或间歇性腹痛。排便习惯改变包括便秘、腹泻或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此外,肠癌还可能出现贫血、乏力、体重下降等全身症状。
肠癌的诊断和治疗需要综合多种检查手段。粪便隐血试验是肠癌筛查的常用方法,可以检测大便中的隐血。结肠镜检查是肠癌诊断的金标准,可以直接观察肠道黏膜,发现肿瘤并进行活检。此外,影像学检查如CT、MRI等,可以评估肿瘤的大小、位置和有无远处转移。肠癌的治疗主要包括手术治疗、放疗、化疗和靶向治疗等。早期肠癌手术治疗效果较好,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晚期肠癌则需要综合治疗,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和靶向治疗等。
总之,肠癌虽然危害严重,但通过早期发现和预防,我们可以为健康生活争取更多的时间。定期体检、改善生活习惯、积极参与肠癌筛查,让我们共同为健康生活而努力。只有提高公众对肠癌的认识,加强肠癌的预防和筛查,才能降低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肠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让我们携手行动,共同守护肠道健康,远离肠癌的威胁。
彭丽娇
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