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癌是内分泌系统中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逐年上升,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由于早期症状较为隐匿,许多患者在确诊时已处于癌症中晚期,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因此,识别甲状腺癌的早期信号,如颈部肿块和声音变化,对于提高早期诊断率和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甲状腺位于人体颈部正前方,形状类似蝴蝶,是重要的内分泌腺体。它不仅能合成和分泌甲状腺激素,调节人体的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还参与调节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等生理功能。当甲状腺发生癌变时,可能会形成肿块,导致颈部出现异常肿大。这种肿块通常无痛,质地较硬,且在吞咽时可随甲状腺上下移动。值得注意的是,颈部肿块并非甲状腺癌的特异性表现,也可见于甲状腺良性结节、甲状腺炎等疾病。因此,一旦发现颈部肿块,应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诊断。
除了颈部肿块外,声音变化也是甲状腺癌的一个重要信号。当肿瘤压迫或侵犯喉返神经时,患者可能会出现声音嘶哑、说话费力等症状。这类症状往往持续存在,且不易随时间缓解。因此,若发现自己的声音出现异常变化,尤其是在没有感冒、过度用嗓等诱因的情况下,应警惕甲状腺癌的可能,尽早进行专业检查。
甲状腺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甲状腺癌的诊断方法也日益完善。超声检查、细针穿刺活检、核素扫描等检查手段,可以对甲状腺癌进行较为准确的诊断。超声检查可以观察甲状腺结节的形态、边界、内部回声等特征,初步判断结节性质;细针穿刺活检则通过取得肿瘤组织样本,进行病理学检查,以明确诊断;核素扫描可评估甲状腺功能,协助判断肿瘤性质。而在治疗方面,手术切除、放疗、化疗、分子靶向治疗等多种治疗手段的综合运用,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期。
甲状腺癌的治疗需根据肿瘤的类型、分期、患者的年龄、基础疾病等因素综合考虑。手术切除是治疗甲状腺癌的主要方法,包括全甲状腺切除、次全甲状腺切除等。术后患者需终身服用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并定期监测血清甲状腺功能指标。对于部分高危患者,术后还需接受放射性碘131治疗,以消灭残留的甲状腺组织和癌细胞。对于晚期或复发的甲状腺癌,还可采用分子靶向治疗,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延长患者生存期。
值得注意的是,甲状腺癌患者的预后与病理类型密切相关。乳头状癌和滤泡状癌较为常见,预后相对较好;而髓样癌和未分化癌较为罕见,但恶性程度较高,预后较差。此外,患者的年龄、肿瘤分期、基因突变等因素也会影响预后。因此,对甲状腺癌患者进行个体化、精准化治疗,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总之,提高公众对甲状腺癌早期信号的认识,加强自我检查和体检,对于实现甲状腺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一旦发现颈部肿块、声音变化等异常信号,应及时就医,争取在疾病早期进行有效干预,以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同时,加强甲状腺癌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探索新的诊疗技术和手段,将有助于进一步提高甲状腺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王红雷
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