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约占所有肺癌病例的85%。NSCLC的主要亚型包括非鳞状细胞NSCLC和鳞状细胞NSCLC,两者在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和治疗策略上存在一定差异。对于晚期NSCLC患者,传统的治疗手段主要包括化疗和放疗,但总体疗效有限,患者的生存期较短。
近年来,随着对肿瘤生物学的深入研究,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成为NSCLC治疗的重要方向。靶向治疗主要针对肿瘤细胞的特定分子靶点,如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融合等,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增殖,提高治疗效果。免疫治疗则是通过激活或增强机体的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肿瘤细胞,达到治疗目的。
信迪利单抗是一种全人源化单克隆抗体,通过特异性结合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受体,阻断PD-1与其配体PD-L1的相互作用,解除肿瘤细胞对T细胞的免疫逃逸,增强T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攻击能力。多项研究表明,信迪利单抗单药或联合化疗可显著改善NSCLC患者的预后,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
ORIENT-11研究是一项随机、双盲、III期临床试验,旨在评估信迪利单抗联合培美曲塞和铂类化疗用于晚期非鳞状细胞NSCLC一线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共纳入397例患者,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为信迪利单抗联合化疗组和安慰剂联合化疗组。结果显示,与安慰剂联合化疗组相比,信迪利单抗联合化疗组的无进展生存期(PFS)显著延长(8.9个月 vs 5.0个月,HR=0.48,P<0.0001),客观缓解率(ORR)和总生存期(OS)也有所提高。安全性方面,两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相似,信迪利单抗联合化疗的耐受性良好。
ORIENT-12研究是另一项随机、双盲、III期临床试验,探讨信迪利单抗或安慰剂联合吉西他滨和铂类化疗用于鳞状细胞NSCLC一线治疗的疗效。研究共纳入357例患者,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为信迪利单抗联合化疗组和安慰剂联合化疗组。研究结果同样显示,信迪利单抗联合化疗组的PFS和OS均有显著改善(PFS:6.9个月 vs 4.9个月,HR=0.52,P<0.0001;OS:未达到 vs 16.7个月,HR=0.57,P=0.0003),且安全性可控。
综上所述,信迪利单抗联合化疗已成为晚期非鳞状细胞NSCLC和鳞状细胞NSCLC一线治疗的重要选择。然而,在实际应用中,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理分型、基因突变状态、PD-L1表达水平等多种因素。在实际应用中,还需结合最新的医学指南和患者的具体情况,由专业医生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此外,持续关注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有助于为NSCLC患者提供更精准、更有效的治疗手段,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免疫治疗在NSCLC的治疗中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首先,免疫治疗并非适用于所有NSCLC患者,其疗效受到肿瘤微环境、患者免疫状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次,免疫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不容忽视,如免疫相关肺炎、肝炎、肠炎等,需要密切关注并及时处理。此外,免疫治疗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仍需进一步研究和验证。
总之,随着对NSCLC发病机制的深入认识和治疗手段的不断进步,个体化、精准化治疗已成为未来NSCLC治疗的发展方向。信迪利单抗联合化疗为晚期NSCLC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但仍需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优化,以期为患者带来更大的生存获益。同时,加强多学科协作,整合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多种手段,制定个体化的综合治疗方案,有望进一步提高NSCLC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蔡鸿杰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