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环境的污染和生活方式的变迁,肺癌已经成为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尽管医学技术不断进步,肺癌的早期诊断率仍然较低,许多患者在确诊时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因此,提高对肺癌早期症状的认识,对提升早期诊断率具有重要意义。
肺癌的早期症状多种多样,并且与其他疾病的症状相似,常常被忽视。其中,发热和咯血是两个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常见症状。
发热 肺癌患者在早期常常会出现不明原因的低热,体温多在37.5-38.5℃之间,这种状态可能持续数周甚至数月。发热的原因可能与肿瘤坏死组织的吸收、感染、肿瘤代谢产物等因素有关。如果出现持续发热,特别是伴有咳嗽、咳痰等症状时,应该及时就医检查,以明确病因。
咯血 咯血是肺癌的一种典型症状,表现为痰中带血或咯出鲜血。其发生机制与肿瘤侵犯支气管黏膜、血管破裂等因素有关。咯血往往提示肺癌已发展到一定程度,预后相对较差。一旦出现咯血,应立即就医,进行相关检查。
除了发热和咯血之外,肺癌早期还可能出现以下症状:
声音嘶哑:肿瘤压迫或侵犯喉返神经,导致声带麻痹,出现声音嘶哑。若声音嘶哑持续不缓解,应警惕肺癌的可能。
持续性咳嗽:肿瘤刺激支气管黏膜,引起持续性干咳或咳痰。如果咳嗽持续2-3周无缓解,且抗感染治疗无效,应考虑肺癌的可能。
胸痛:肿瘤侵犯胸膜或肋骨,可引起持续性胸痛。如果胸痛伴有呼吸困难、消瘦等表现,更应高度警惕肺癌。
呼吸困难:肿瘤阻塞气道或压迫肺组织,可引起呼吸困难。若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尤其是活动后加重,应考虑肺癌的可能。
体重下降:肿瘤消耗体内营养物质,可引起体重下降。如果近期无明显原因体重下降超过5%,应警惕肿瘤的可能。
杵状指:慢性缺氧可引起手指末端增生,形成杵状指。若出现杵状指,应警惕慢性肺部疾病,包括肺癌。
对于长期吸烟、接触有害物质、有家族肿瘤史等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肺癌筛查,如胸部X线、CT、痰液细胞学检查等。同时,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如戒烟、减少有害物质接触、均衡饮食、加强锻炼等,降低肺癌发病风险。
肺癌的病理类型多样,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最常见的类型,约占85%。非小细胞肺癌又可分为鳞状细胞癌、腺癌和大细胞癌等亚型。小细胞肺癌(SCLC)占肺癌的15%左右,其生长速度快,早期易发生转移。了解肺癌的病理类型,有助于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
肺癌的分期也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肺癌分期主要依据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及是否有远处转移。分期越早,治疗效果越好。因此,对于疑似肺癌的患者,应尽早明确分期,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肺癌的治疗方法多样,包括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手术是早期肺癌的首选治疗方法,对于部分中晚期患者,也可考虑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是肺癌治疗的常用手段,可以缓解症状、延长生存期。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是近年来肺癌治疗的新进展,对于部分驱动基因突变的患者,靶向治疗可显著提高生存率;对于部分免疫微环境良好的患者,免疫治疗也可取得良好疗效。
总之,发热和咯血是肺癌早期的重要信号,需要引起警惕。一旦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明确病因,争取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高危人群,定期筛查和预防措施同样重要,有助于降低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提高肺癌患者生存率的关键。让我们共同努力,提高对肺癌的认识,打赢这场抗癌之战。
张光照
河南省胸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