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作为一种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的恶性肿瘤,其在中国癌症新发病人数中排名第四,而在死亡人数和死亡率上均位列第二,其严重性不言而喻。原发性肝癌主要包括三种病理类型:肝细胞癌(HCC)、肝内胆管癌(ICC)和混合型肝细胞癌-胆管癌(cHCC-CCA)。其中,肝细胞癌(HCC)占比最高,约75%至85%,肝内胆管癌(ICC)占比约10%至15%。本文将依据最新指南,对肝癌的诊断与治疗方法进行详细解读。
肝癌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涉及多种因素。其中包括慢性肝炎病毒感染、酒精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等。这些因素可能导致肝细胞基因突变和功能异常,最终可能发展成肝癌。早期诊断对提高患者生存率至关重要。因此,对于高风险人群,如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长期饮酒者等,应定期进行肝脏超声检查和血清甲胎蛋白(AFP)检测。
在肝癌的治疗方法上,手术切除是根治性治疗的首选,适用于早期肝癌患者。对于不能手术切除的患者,可以考虑射频消融、微波消融等局部治疗手段。此外,介入治疗,如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也是常用的非手术治疗方法,尤其适用于中晚期肝癌患者。对于晚期肝癌患者,系统治疗如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肝癌的预后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肿瘤分期、肝功能状态、治疗方式等。早期肝癌患者通过手术切除后,5年生存率相对较高。然而,由于肝癌早期症状不明显,许多患者在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预后相对较差。因此,提高肝癌的早期诊断率和治疗成功率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
综上所述,肝癌的诊断与治疗是一个多学科、多手段的综合过程。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肝癌的治疗效果有望得到进一步提高。对于患者而言,了解疾病知识,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建议,是提高生存质量和延长生存期的重要途径。
肝癌的早期症状不明显,因此导致很多患者在发现时已经处于疾病中晚期。这不仅增加了治疗的难度,也影响了患者的生存率。为了提高早期诊断率,建议高风险人群定期进行肝脏超声检查和血清甲胎蛋白(AFP)检测。肝脏超声检查是一种无创、方便、经济的检查方法,可以发现肝脏的异常结构,对于早期肝癌的发现具有重要意义。血清甲胎蛋白(AFP)检测是一种血液检查,AFP是一种在肝癌细胞中高度表达的蛋白质,其水平升高可能提示肝癌的存在。这两种检查方法的联合使用,可以显著提高肝癌的早期诊断率。
对于早期肝癌患者,手术切除是首选的治疗方法。手术切除可以完全去除肿瘤,达到根治的目的。手术方法包括肝切除术和肝移植术。肝切除术是切除部分肝脏,保留足够的正常肝脏组织;肝移植术是将患者的整个肝脏切除,替换为健康的供肝。手术切除的适应症包括肿瘤直径≤5cm的单个肿瘤,或直径≤3cm的多发肿瘤,且无血管侵犯和肝外转移。对于不能手术切除的患者,可以考虑射频消融、微波消融等局部治疗手段。这些方法通过局部高温或低温,使肿瘤细胞凝固坏死,达到治疗的目的。介入治疗,如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是通过导管将化疗药物和栓塞剂注入肝动脉,使肿瘤缺血坏死。这种方法适用于中晚期肝癌患者,可以缓解症状,延长生存期。
对于晚期肝癌患者,系统治疗如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靶向治疗是针对肿瘤细胞的特定分子靶点进行治疗,可以减少对正常细胞的损害。常用的靶向药物包括索拉非尼、雷戈非尼等。免疫治疗是通过激活或增强机体的免疫反应,杀伤肿瘤细胞。常用的免疫治疗药物包括PD-1抑制剂、CTLA-4抑制剂等。这些治疗方法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
肝癌的预后受多种因素影响。肿瘤分期是最重要的预后因素,早期肿瘤的生存率明显高于中晚期肿瘤。肝功能状态也是重要的预后因素,Child-Pugh分级A级的患者的预后明显优于B级和C级患者。治疗方式也影响预后,手术切除、射频消融等局部治疗的生存率明显高于介入治疗、系统治疗。此外,患者的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等因素也会影响预后。
总之,肝癌的诊断与治疗是一个多学科、多手段的综合过程。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肝癌的治疗效果有望得到进一步提高。对于患者而言,了解疾病知识,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建议,是提高生存质量和延长生存期的重要途径。同时,对于高风险人群,定期进行肝脏超声检查和血清甲胎蛋白(AFP)检测,提高肝癌的早期诊断率,也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
崔旭
河间市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