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作为全球范围内致死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对人类健康构成了巨大威胁。尤其是中晚期肝癌患者,由于肿瘤体积较大、可能出现转移等原因,传统的外科手术治疗效果受限,因此,介入治疗成为了这类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本文将解析中晚期肝癌患者介入治疗的几种主要技术,包括经动脉化疗栓塞(TACE)、射频消融(RFA)、微波消融(MWA)和经皮乙醇注射(PEI),探讨它们如何为患者带来生存希望。
首先,经动脉化疗栓塞(TACE)是一种将化疗药物和栓塞剂直接注入肿瘤供血动脉的治疗方法。该方法通过阻断肿瘤的血供,减少肿瘤的氧气和营养供给,同时局部释放高浓度的化疗药物,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TACE的优势在于微创、精准,能够重复进行,适用于不能手术切除或不宜进行肝移植的患者。TACE的适应症包括:肝内单个或多个肿瘤,肿瘤直径小于5cm,或肿瘤直径大于5cm但肝功能较好的患者。TACE的疗效与肿瘤的大小、数量、血供情况等因素密切相关。TACE的常见并发症包括:术后疼痛、发热、肝功能损伤等,但大多数患者可以耐受,经过对症治疗后可逐渐恢复。
射频消融(RFA)是一种利用射频能量产生的热量来消融肿瘤的方法。该技术通过将射频电极插入肿瘤内部,释放射频能量,使肿瘤组织的温度升高至60-100摄氏度,导致肿瘤细胞凝固性坏死。RFA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确切的优点,尤其适用于直径小于3cm的肝癌结节。RFA的适应症包括:肝内单个或多个肿瘤,肿瘤直径小于3cm,或肿瘤直径大于3cm但肝功能较好的患者。RFA的疗效与肿瘤的大小、位置、血供情况等因素密切相关。RFA的常见并发症包括:术后疼痛、发热、肝损伤等,但大多数患者可以耐受,经过对症治疗后可逐渐恢复。
微波消融(MWA)与RFA原理相似,但使用的是微波能量。MWA通过高频电磁波产生的热效应使肿瘤组织温度升高,达到消融肿瘤的目的。MWA的优势在于消融范围更广,对血流丰富的肿瘤效果更佳,且治疗时间短,患者恢复更快。MWA的适应症包括:肝内单个或多个肿瘤,肿瘤直径小于5cm,或肿瘤直径大于5cm但肝功能较好的患者。MWA的疗效与肿瘤的大小、位置、血供情况等因素密切相关。MWA的常见并发症包括:术后疼痛、发热、肝损伤等,但大多数患者可以耐受,经过对症治疗后可逐渐恢复。
经皮乙醇注射(PEI)是一种将无水乙醇直接注入肿瘤组织的治疗方法。无水乙醇可以迅速使肿瘤细胞脱水、凝固坏死,适用于直径小于3cm、数量较少的肝癌结节。PEI的优点在于操作简便、费用低廉,但对较大的肿瘤效果有限。PEI的适应症包括:肝内单个或多个肿瘤,肿瘤直径小于3cm,或肿瘤直径大于3cm但肝功能较差的患者。PEI的疗效与肿瘤的大小、数量、血供情况等因素密切相关。PEI的常见并发症包括:术后疼痛、发热、肝功能损伤等,但大多数患者可以耐受,经过对症治疗后可逐渐恢复。
总之,介入治疗技术为中晚期肝癌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通过微创、精准的治疗方式,可以有效控制肿瘤进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延长生存期。随着介入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患者从中获益。此外,介入治疗还可以与其他治疗手段(如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联合应用,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需要注意的是,介入治疗并非适合所有患者,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肿瘤大小、位置、血供情况等)综合评估,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同时,介入治疗也有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需要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通过多学科团队的密切合作,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诊疗服务,最大程度地改善患者的预后,是我们不懈努力的方向。
戴海涛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