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作为一种在特定地区高发的恶性肿瘤,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经济负担。本文旨在揭示鼻咽癌筛查中的常见误区,并提供科学的筛查知识,帮助人们采取正确的行动。
鼻咽癌,因其在广东、广西、福建等地的高发而被俗称为“广东癌”。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全球约50%的鼻咽癌病例发生在中国,南方地区的发病率显著高于北方。这种差异可能与遗传、环境和生活习惯等因素有关。鼻咽癌的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包括EB病毒感染、遗传因素、饮食习惯等。
早期鼻咽癌的症状不典型,可能包括鼻塞、耳鸣、听力下降等,这些症状往往被忽视或误诊为普通感冒或鼻炎。因此,鼻咽癌的早期筛查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在公众中存在一些误区,阻碍了鼻咽癌的有效筛查。
误区一:认为鼻咽癌是罕见疾病,不需要筛查。实际上,鼻咽癌在中国南方地区较为常见,特别是在广东、广西、福建等地,因此居住在这些地区的居民应提高警惕。鼻咽癌虽然在全国范围内发病率较低,但在南方地区却相对较高,需要引起足够重视。
误区二:忽视症状,认为鼻塞、耳鸣等是小问题。这些症状可能是鼻咽癌的早期信号,应及时就医检查。鼻塞、耳鸣、听力下降等症状虽然看似普通,但也可能是鼻咽癌的早期表现。一旦出现这些症状,应及时就医,排除鼻咽癌的可能。
误区三:认为只有老年人才会得鼻咽癌。虽然鼻咽癌多发生在中老年人,但年轻人也有患病风险,因此不应忽视。鼻咽癌并非老年人的专利,年轻人同样需要警惕。有研究表明,鼻咽癌的发病年龄有年轻化趋势,因此年轻人也不能掉以轻心。
除了以上误区,还有一些其他因素可能影响鼻咽癌的筛查。例如:
误区四:认为鼻咽癌筛查费用昂贵,不愿意进行检查。实际上,鼻咽癌筛查的费用并不高,而且早期发现可以显著降低治疗费用和提高治愈率。鼻咽癌筛查主要包括EB病毒抗体检测和鼻咽部影像学检查,费用相对较低。与高昂的治疗费用相比,筛查费用微不足道。而且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治愈率,降低治疗费用。
误区五:认为鼻咽癌筛查过程痛苦,不愿意接受检查。实际上,鼻咽癌筛查过程相对简单,痛苦较小。鼻咽癌筛查主要包括抽血检查和鼻咽部影像学检查,过程相对简单,痛苦较小。抽血检查只需少量血液,鼻咽部影像学检查也只需几分钟,痛苦很小。
正确的筛查方法包括EB病毒抗体检测和鼻咽部影像学检查。EB病毒与鼻咽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抗体检测可以作为筛查的初步手段。对于有症状或高风险人群,进一步的鼻咽部CT或MRI检查是必要的。EB病毒抗体检测可以初步判断是否感染EB病毒,对于阳性结果的人群,需要进一步进行鼻咽部影像学检查,如CT或MRI,以明确诊断。
总结来说,鼻咽癌的筛查不应被忽视。了解疾病原理,认识到筛查的重要性,采取正确的行动,对于提高鼻咽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公众应提高对鼻咽癌的认识,积极参与筛查,以便实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目标。鼻咽癌虽然是一种恶性肿瘤,但通过早期筛查和规范治疗,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可以得到显著提高。因此,公众尤其是南方地区的居民,应重视鼻咽癌的筛查工作,为自己和家人的健康负责。
刘笑寒
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