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癌是头颈部恶性肿瘤中的一种,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均较高,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构成了严重威胁。作为一种恶性肿瘤,喉癌不仅影响患者的生理功能,更对患者的心理和情感造成了极大的负担。在喉癌患者的治疗过程中,疼痛管理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本科普文案旨在探讨喉癌疼痛的原因、机制以及多模式疼痛管理策略,特别是心理干预和支持性护理在喉癌疼痛管理中的作用。
喉癌疼痛的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肿瘤直接侵犯周围组织、感染、放疗或手术等治疗相关因素。肿瘤的快速生长可导致周围组织受压,引起剧烈疼痛;放疗和手术等治疗方法可能引起局部组织的炎症反应和神经损伤,进一步加剧疼痛。疼痛的发生机制复杂,涉及外周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异常激活和敏化,包括伤害感受器的激活、神经递质的释放、脊髓和大脑中疼痛信号的传递与处理等过程。
针对喉癌疼痛的复杂性,疼痛管理需要综合运用药物和非药物手段,采用多模式策略。药物治疗主要包括非阿片类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和阿片类药物(如吗啡),用于缓解疼痛症状。非药物手段包括物理治疗(如冷敷、热敷)、神经阻滞等方法。然而,单一的药物治疗往往难以完全控制喉癌患者的疼痛症状,且长期使用阿片类药物可能导致药物依赖和副作用。因此,非药物手段在喉癌疼痛管理中显得尤为重要。
心理干预是喉癌疼痛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干预包括认知行为疗法(CBT)、放松训练、催眠疗法等多种形式。认知行为疗法通过改变患者对疼痛的认知和情绪反应,减轻疼痛感受和情绪困扰,提高疼痛阈值和耐受力。放松训练和催眠疗法通过引导患者进行深呼吸、肌肉放松等技巧,缓解紧张和焦虑情绪,降低疼痛敏感性。研究表明,心理干预可有效缓解喉癌患者的疼痛程度,降低阿片类药物的使用量,减少药物相关副作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支持性护理是喉癌疼痛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护理人员通过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提供个性化的心理支持和健康教育,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疼痛,增强应对疼痛的信心和能力。支持性护理可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减轻焦虑和抑郁等负面情绪,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此外,护理人员还可指导患者进行疼痛自我评估和自我管理,提高疼痛管理的有效性。
总之,心理干预和支持性护理在喉癌疼痛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综合运用药物和非药物手段,采用多模式疼痛管理策略,可有效控制喉癌患者的疼痛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和治疗满意度。医务工作者应重视心理干预在喉癌疼痛管理中的价值,为患者提供全面、个体化的综合治疗和护理,以改善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同时,患者和家属也应充分认识到疼痛管理的重要性,积极配合医务工作者的治疗方案,共同应对喉癌带来的疼痛挑战,提高生存质量和生存期。
何亚娟
宁陵华英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