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医学上称为中风,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中的一种严重类型。其特点是急性起病,导致脑部血液循环障碍,造成脑细胞损伤或死亡。全球每年脑卒中发病人数超过1千万,且发病率逐年上升,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年轻化趋势明显。脑卒中不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也给家庭带来沉重负担,同时对医疗系统造成巨大压力。
脑卒中与心血管疾病的关联紧密,其发病原理基于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表现为动脉内壁脂肪、胆固醇等物质的沉积,形成斑块,导致血管狭窄或闭塞。这种病变可发生在全身任何动脉,包括供应脑部血液的颈动脉和颅内动脉。当脑部血管因粥样硬化发生狭窄或闭塞时,脑组织因缺血而受损,引发脑卒中。
脑卒中对心血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心血管事件风险增加
:脑卒中患者往往伴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这些疾病会进一步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增加心肌梗死等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心脏结构和功能改变
:长期的高血压可导致心脏左室肥厚,增加心力衰竭的风险。脑卒中后,患者可能因为长期卧床、活动减少,进一步加剧心脏负担。
血栓形成风险
:脑卒中后,患者活动能力受限,静脉血流减缓,增加了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风险,这些血栓一旦脱落,可能引起肺栓塞,危及生命。
为了有效管理脑卒中患者的心血管健康,需要采取以下科学指导与实践:
控制危险因素
:积极控制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
药物治疗
:使用抗血小板药物、降脂药、降压药等,以减少血栓形成和控制血压。
康复治疗
:通过康复训练,提高患者的活动能力,减少长期卧床导致的心血管并发症。
生活方式改变
:鼓励患者戒烟、限制酒精摄入、增加适量运动,以改善心血管健康。
心理支持
:脑卒中后患者可能出现抑郁等心理问题,需要提供心理支持和干预,以减少心理压力对心血管健康的不利影响。
脑卒中的预防同样重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体检以及对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控制,对于降低脑卒中风险至关重要。此外,对于有脑卒中家族史的人群,更应加强预防措施。
脑卒中患者康复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患者、家属和医疗团队的共同努力。通过科学的康复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总之,脑卒中患者的心血管健康管理是一个多方面的综合管理过程,需要医疗专业人员、患者及其家属的共同努力。通过科学指导和实践,可以有效降低脑卒中患者的心血管事件风险,提高生活质量。只有全社会共同关注和努力,才能有效防控脑卒中这一重大健康问题。
章体玲
昆明市延安医院
北京大众健康科普促进会
扫一扫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