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作为全球范围内致死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治疗策略多样。对于中晚期肝癌患者而言,手术治疗可能并不是最佳选择,介入治疗作为一种微创治疗手段,日益受到重视。本文将深入探讨介入治疗在中晚期肝癌治疗中的应用及其优势。
介入治疗,亦称为微创治疗,是一种在影像学引导下进行的局部治疗方法。它通过将治疗器械直接送达肿瘤部位,实现对肿瘤组织的精准治疗。相较于传统开放手术,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副作用少等优点,特别适合于中晚期肝癌患者。
介入治疗的主要类型如下: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通过导管将化疗药物和栓塞剂直接注入肝动脉,使肿瘤组织缺血坏死,同时降低全身化疗副作用。TACE是中晚期肝癌患者中常用的介入治疗方法,尤其适用于肿瘤体积较大或多发性肝癌患者。
射频消融(RFA):利用高频电流产生的热效应,使肿瘤组织凝固坏死,适用于直径小于3cm的肿瘤。RFA以创伤小、恢复快、疗效确切等优点,特别适合单发或少发性小肝癌患者。
微波消融(MWA):通过微波产生的热量使肿瘤组织凝固坏死,适用于较大肿瘤。MWA与RFA原理类似,但MWA产热更快、范围更广,特别适合直径3-5cm的肿瘤。
酒精注射(PEI):将无水乙醇直接注入肿瘤组织,使其脱水坏死。PEI适用于直径小于3cm的肿瘤,特别适用于肿瘤位置较深或邻近大血管的患者。
介入治疗的适应症包括:
对于无法手术切除的中晚期肝细胞癌患者,介入治疗能有效控制肿瘤生长,延长患者生存期。
多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可同时对多个肿瘤进行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肝功能储备较差的患者,介入治疗对肝功能影响较小,尤其适用于Child-Pugh B/C级的患者。
拒绝手术的患者,介入治疗创伤小、恢复快,可作为手术的替代方案。
虽然介入治疗具有许多优势,但其安全性和有效性需要严格评估。患者必须在专业医疗机构接受治疗,并由经验丰富的医生操作。治疗前需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肝功能、肿瘤分期、凝血功能等。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肿瘤反应,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出血、感染、肝功能恶化等。
介入治疗为中晚期肝癌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手段,在精准打击肿瘤的同时,最大程度地减少对正常肝组织的损伤。随着介入技术的不断进步,其在肝癌治疗中的应用前景广阔。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以期获得最佳治疗效果。同时,患者还需配合全身治疗,如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以提高治疗效果,延长生存期。只有综合应用多种治疗手段,才能为中晚期肝癌患者带来更多生存希望。
顾亚峰
上海市长征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