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作为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高不下,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尤其是中晚期肝癌患者,由于肿瘤体积较大、多发转移、肝功能差等原因,手术治疗的效果往往不佳,预后较差。因此,寻找更为有效的治疗手段成为了临床医生和科研工作者的重要任务。近年来,介入治疗凭借其微创、精准的特点,已成为中晚期肝癌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本文将从介入治疗方式及出院后管理两方面进行系统阐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一、介入治疗方式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TACE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疗效最为确切的介入治疗方式。其原理是通过导管将化疗药物和栓塞剂直接注入肝动脉,使肿瘤组织缺血、缺氧,同时化疗药物在肿瘤局部形成高浓度,达到杀灭肿瘤细胞的目的。适用于肿瘤直径≤5cm的单发病灶或直径≤3cm的多发病灶,且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或B的患者。
射频消融(RFA):RFA是一种局部消融治疗手段,通过高频电流产生的热效应使肿瘤组织凝固性坏死。适用于直径≤3cm的单发病灶或直径≤2cm的多发病灶,且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的患者。RFA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确切等优点,但对操作者的技术要求较高。
微波消融(MWA):MWA与RFA原理类似,通过微波产生的热效应使肿瘤组织凝固性坏死。MWA的优势在于消融范围更大、消融时间更短,但同样存在对操作者技术要求高的问题。
放射性粒子植入:通过将放射性粒子植入肿瘤组织,利用放射性核素持续释放的射线杀伤肿瘤细胞。适用于直径≤5cm的单发病灶或直径≤3cm的多发病灶,且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或B的患者。放射性粒子植入具有创伤小、疗效确切等优点,但存在放射性污染的风险。
二、出院后管理
定期随访:患者出院后应定期到医院随访,评估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一般推荐每3个月复查一次肝功能、肿瘤标志物和影像学检查。
合理膳食:患者应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低脂、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适当补充膳食纤维,避免高脂、高糖、高盐、油炸、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适度运动: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宜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等,以增强体质、改善肝功能。
心理调适:患者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可参加一些兴趣爱好,与家人、朋友多沟通交流,必要时可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
总之,介入治疗为中晚期肝癌患者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但仍需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并加强出院后管理,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随着介入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治疗手段应用于肝癌的治疗,为广大肝癌患者带来福音。
陈朝华
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
北京大众健康科普促进会
扫一扫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