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作为全球重大健康挑战之一,其发病率正逐年上升,预计到2025年全球年发病人数将超过100万例。在我国,肝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也居高不下,其中肝细胞癌(HCC)占据了原发性肝癌的75%-85%。面对这一严峻现状,肝细胞癌的一线治疗显得尤为重要,而多学科综合治疗(MDT)在其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肝细胞癌的一线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肝细胞癌的病因多样,包括慢性肝炎病毒感染、长期饮酒、代谢综合征等,这些因素都可能对治疗方案的选择产生影响。因此,结合患者的具体状况,包括肿瘤的大小、位置、分期,以及患者的肝功能、肾功能和整体健康状况,制定出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
在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下,肿瘤科医生、肝病专家、放射科医生、外科医生等专业人员共同参与患者的诊疗过程。这种模式有助于整合各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技术,为患者提供更全面、更精准的治疗建议。例如,对于早期肝细胞癌患者,外科手术切除或消融治疗可能是首选;而对于中晚期患者,则可能需要考虑介入治疗、靶向治疗或免疫治疗等方法。
多学科综合治疗还强调治疗过程中的连续性和协调性。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各学科专家需要定期沟通,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适应患者病情的变化。这种动态调整机制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必要的治疗风险,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值得注意的是,肝细胞癌的一线治疗并非一劳永逸,患者需要接受长期的随访和监测。这是因为肝细胞癌具有较高的复发和转移风险,及时的发现和处理复发或转移病灶对于提高患者生存率至关重要。因此,多学科综合治疗团队需要为患者制定长期的随访计划,包括定期的肝功能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等。
肝细胞癌的一线治疗手段包括:
外科手术:对于早期肝细胞癌患者,外科手术切除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手术方法包括肝脏切除术和肝脏移植术。肝脏切除术是将肿瘤及其周围的部分肝脏组织切除,而肝脏移植术则是将整个病变肝脏替换为健康的供肝。
消融治疗:消融治疗是一种局部治疗手段,通过高温或低温破坏肿瘤组织。常用的消融方法包括射频消融、微波消融和冷冻消融等。
介入治疗:介入治疗主要包括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和经肝动脉放疗栓塞(TARE)。TACE是通过导管将药物和栓塞剂直接注入肿瘤的供血动脉,使肿瘤缺血坏死;TARE则是在TACE的基础上,将放射性微球注入肿瘤的供血动脉,发挥局部放疗作用。
靶向治疗:靶向治疗是针对肿瘤细胞特异性靶点的药物治疗,可以减少对正常细胞的损害。常用的靶向药物包括索拉非尼、雷戈非尼等。
免疫治疗:免疫治疗是通过激活或增强患者自身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肿瘤细胞。常用的免疫治疗药物包括PD-1/PD-L1抑制剂,如纳武利尤单抗、帕博利珠单抗等。
总之,肝细胞癌的一线治疗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治疗手段,而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有效的途径。通过整合各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技术,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精准化的治疗方案,同时强调治疗过程中的连续性和协调性,以及长期的随访和监测,有望提高肝细胞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
李南
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